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安徽 >安徽特产
安徽特产

安徽特产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旅游资源丰富,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有着黄山的雄奇壮丽,也还有着徽村的水墨淡雅。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

安徽特产大全

灵壁磬云石雕
灵壁磬云石雕
  • 灵壁磬云石雕又名“八音石”。      “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壁玉”。 这是《宿州州志》记载
  • 安徽火笔画
    安徽火笔画
  • 火笔画源于明末清初,有三百多年历史。用特制高温铁笔,借鉴国画技法,运用远近虚实、浓淡相间的方法,烙画而成,很有特色。竹簧雕刻在竹簧上刻画花鸟、人物、山水,表面光滑细腻,呈象牙色,别有风格。
  • 馓子
    馓子
  • 馓子,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用面粉制成,细如面条,呈环形栅状。古称“寒具”,是寒食节食品。历代又有“”、“细环饼”、“捻头”等名称。用水和面,搓成细条,扭结为环钏形状,油炸而成。
  • 含山红瓜子
    含山红瓜子
  • 含山县是我国四大产红瓜子的地区之一,含山红瓜子色泽红润,鲜艳喜人,壳薄肉厚生熟皆可食用。含山红瓜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和多种维生素,所含油率达55%左右,营养非常丰富。
  • 采石矶茶干
    采石矶茶干
  • 为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所赞许,深受广大消费者钟爱。产品曾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省、部优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及92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保健品三项银奖。并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茶干选用优质大豆、甘草等十几种天然材料精制而成。且色泽酱红、细嚼味长、回味持久、有韧性、对折不断等特色。除含丰富的植物蛋白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以及钙、镁、钼、锰、硒、锶、铜等十几种微量元素。在第五届全国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学会上被一些著名的营养专家鉴定为色、香、味具佳、老少皆宜的营养保健食品。同时也是旅
  • 徽墨
    徽墨
  • 徽墨,即徽州墨,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 徽州砖雕
    徽州砖雕
  •   砖雕(tile carving)是指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县)的砖雕,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独具一格,名闻中外。、古代砖雕多以浮雕为主,少数也有线刻的。徽州建筑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顶,雪白的粉墙,水磨青砖的门罩、门楼和飞檐等,门槛和屋脚(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们也用水磨青砖平铺,而后用圆头铆钉固定在木质门板的表面。象这样的整
  • 张小泉剪刀
    张小泉剪刀
  • 张小泉,明末安徽黟县会昌乡人。他选用闻名的“龙泉”钢为原料,制成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因而名噪一时。“张小泉”剪刀是我国手工业的传统名牌,已有300多年历史。近代,张小泉剪刀又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国际赛会上屡获殊荣。
  • 歙砚
    歙砚
  • 歙砚(shè yàn)因产于歙州(州府即今安徽歙县)而得名。以婺源(古属歙州,今属江西)龙尾山下溪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唐开元年间已有生产,南唐时形成一定规模。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里,金声而玉德”等优点。按天然纹样可分为:眉子、罗纹、金星、金晕、鱼子、玉带等石品。
  • 徽州竹雕
    徽州竹雕
  • 徽州竹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这些作品,有名人的书法墨迹,有名胜吉迹的山川风貌,有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有珍禽异鲁的千姿百态,题材极其广泛。竹雕主要用于摆设装饰,常见的竹雕工艺品有屏风、台屏、挂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签盒、烟灰盒、茶叶筒、笔筒、筷筒、楹联、餐具等。 徽州竹雕盛于明清。
  • 徽州漆器
    徽州漆器
  •   徽州漆器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徽州漆器中的螺甸漆在宋时被誉为“宋嵌”,而菠萝漆在南宋曾作为贡器。明清两代漆器工艺空前发展,这时期雕漆、漆画、金漆、雕填、戗金、螺甸、百宝镶嵌等形式争奇斗艳,蔚为大观。明代徽州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则是中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漆工专著。
  • 油煎毛豆腐
    油煎毛豆腐
  • “徽州毛豆腐。打个巴掌都不吐”。相传古时有一名叫王致和的举子,多次科举落第,自认只有卖豆腐的命,便接过父辈的豆腐坊,做起了豆腐生意,结果一日天气闷热,豆腐滞销,他顺手将多余的豆腐铺在稻草上,洒上盐水,打算日后自家食用,过几日因为事多,早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待记起,那豆腐已是色变毛长,茸茸密密,他自认晦气,打算倒掉,不经意用手掰下一点用舌头舔尝,居然尝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咸粘味,于是他便放些油及佐料下锅煎烤,一时奇香四溢,出锅口食,更是鲜美无比,从此潜心做起毛豆腐的生意,且越做越大,做到了京城,还被收进了御膳谱,
  •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星耀旅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