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0月20日电 据《欧洲时报》中东欧版微信公众号“维城”报道,欧洲疫情出现恶化趋势,各国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管制措施,封城、宵禁……在各种严厉管制措施之下,航空、旅游、餐饮、酒店等很多行业受到影响。有的导游现在在帮货行送外卖,有的去餐馆打工谋生……为了生计,大家可谓“八仙过海”。
没有航班、没有游客……疫情伊始,首当其冲受到重创的就是旅游业。从2月至今,欧洲华语旅游业陷入“极度寒冷”,一夜之间业务清零,导游、旅行社、酒店、奢侈品店、免税店、租车公司……行业链上的人们何以为继?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还好吗?
为此,《欧洲时报》专访了奥地利、瑞士、法国等不少旅游业内人士,听他们聊聊目前的生活现状和今后的打算。
奥地利
对于到过奥地利的中国游客,就算和里建未曾谋面,不少人也会在奥地利各大博物馆的中文讲解器中听到过他的声音。
1989年旅居奥地利后,里建1996年起投身旅游业,有着丰富的从商务代表团到大型普通旅游团的接待经验。2004年,里建首创奥地利国家华语职业旅游领队培训,。现任欧洲华语导游培训学院讲师,中东欧华语导游培训学院分院院长。多届金话筒欧洲华语导游知识竞赛和第一届超级订制师大奖赛资深评委、主持人。
里建更为生活在奥地利的华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奥地利华语导游协会的前任会长。奥地利华语导游协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培养了很多正规的、国家级导游,是目前奥地利国家承认的华语旅游合法的导游和领队组织。
谈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旅游业的影响,里建坦言,一家人中夫妻俩如果只有一方从事旅游业,影响尚可能有缓冲,而像他家这样夫妻二人都身在旅游业的,疫情对家庭经济来源的正面冲击是无法回避的。
“2月4日,送走我今年的最后一个团之后直到今天,我只做了一次和旅游有关、有收入的工作,就是在3月中旬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特展’中文讲解器进行讲解词的录音。”里建告诉《欧洲时报》记者。疫情对奥地利华语旅游界,尤其是导游们主业收入的影响,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当然不能算上大家现在的副业,奥地利还有导游现在种菜去了呢。”里建笑称。
“以往每年夏天我都会瘦,今年不仅没瘦,还长了好几斤,红润得很。”里建坦言,以往人们认为旅游有淡季、旺季之分,每年1月到4月是所谓的“淡季”,但其实从2017年开始,所谓的“淡季”也不“淡”了;去年2019年的夏天更是“旺”得导游们都害怕看手机。“今年2020年也怕,因为手机上什么都没有!”不仅是对奥地利,疫情对全世界的旅游业带来的冲击都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导游,旅游行业中的租车公司、旅行社也在疫情中几乎无一幸免。
“所有旅游大巴公司都步履维艰,只有一两辆或两三辆车的小规模租车公司更是全都在疫情中倒闭了。”里建告诉《欧洲时报》记者,“以往我们开车经过维也纳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金色大厅……永远都停着数不胜数的大巴。现在呢?连个人都没有。”
身在欧洲小规模的华语旅行社,老板们从资金角度考虑也纷纷关门歇业,不如意而倒闭的更有不少。欧洲本地的旅行社,不少规模有限的也只能倒闭结业。
疫情之下,团餐店、免税店更是长期处于关门状态,开门的也往往门可罗雀,店家纷纷谋求转型。酒店也是艰难度日,“以往业务往来很多的奥地利Eventhotel Pyramide酒店,中国团队量可以占到酒店营业总额的三分之一,现在呢?一个中国游客也没有,别说中国游客,其他国家的游客也几乎没有。”里建表示,小规模的民宿更是难有幸存者。
尽管疫情直接影响了欧洲华语导游们的生计,但里建分析,80%-90%的华语导游不会因为疫情而就此离开旅游行业。“这个行业相对自由,虽然也有早出晚归的时候,但时间概念相对模糊,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约束感,相对休息的时间多而且比较自由,不用请假,在淡季更是可以自由休假……再者,这是一个同人打交道的行当,是比较吸引人的。”里建分享了他自己多年从业的心得经验。
如果只是单纯从对生计的担忧出发,其实欧洲各国对失业人口的救助、补助都不少,以奥地利为例,在商会注册的导游在疫情期间都可以登记申请补助,无需经过审核就放款。“当然奢侈性的消费比不了往常,但节衣缩食的状态下,以前的积蓄加上国家的补助,现有的生活常态维持下去并不成问题。”里建表示,因为导游们和经营实业需要支付房租等固定成本开销的人不同,所以就目前的生活状态而言,“特别的紧张感暂时还没有”。
法国
、法国游购天下创始人、全法华人旅行社协会会长石恒余在接受《欧洲时报》专访时表示,欧洲旅游对中国人来说还没有走向全面自由行,大部分人还需要旅行社进行组织或推荐,而新冠肺炎疫情对旅行社的影响较大,旅行社遭遇了断崖式的业务停顿。
石恒余表示,今年一月国内疫情暴发之前,全法华人旅行社协会(以下简称:ACAV)很多会员社的新年开张都不错。不料,一月下旬国内出现疫情,几乎所有会员社都收到客人退团要求。大家一方面处理越来越多的退订,一方面积极捐款购买口罩,支援国内抗疫工作,希望能够为尽早控制疫情出一份力。
欧洲疫情的暴发,禁足、关闭海关、飞机停运,ACAV会员单位在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所经营的旅游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当然受打击最大的是较大型的旅行社和旅游交通公司,由于他们的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基数大,而其它旅行社则主要是人工成本。ACAV会员中,5%的会员社选择了企业停产休眠状态,等待疫情结束再重新启动。20%的会员社断断续续有一些业务,其业务量也仅仅是去年同期的1%-15%,剩下的会员社完全没有业务,0收入。
ACAV会员社都是小型企业,疫情对旅行社的压力非常大。“为了寻找救急办法,沟通信息,我们组织召开了几次微信群聊和网上视频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各述己见,互通信息,开阔思路。”为了维护日常人工、店铺的费用,大部分会员社根据法国政府拯救企业政策,向有关部门申请了短期共同抗疫救济金,并按公司法遣散部分员工或办理了员工远程办公的半失业手续以降低成本。同时各旅行社积极想办法,利用禁足无客阶段提升企业业务能力,培训导游,组织“云游”,宣传法国特色景点。其中,文华旅行社、凯撒法国旅行社、悠自游旅行社等会员单位积极推出他们的“云游”产品,希望能够赢得一批法国境内的华侨华人客人的青睐。欧亚情旅行社在解禁之后,迅速开启了法国境内特色旅游线路。但是,目前所有这些活动还没有获得收入,疫情对客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参团的人数也会受到限制。
同时根据这些情况,ACAV会员利用旅法华人双重文化的思维方式,分享了近、中、远期的可行性或可操作性计划。
石恒余表示,近期计划是挖掘、开发法国以及欧盟各开放国的华侨华人就地游市场。“发挥我们职业各自特长,精心设计适宜旅居法国华侨不出远门在本国内进行深度游,如健康主题游、探秘法国历史游、本土文化游。”帮助或协助各国华人走访,互动和交流,实现欧洲海外华侨华人亲如一家,抱团取暖,向主流社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中期计划是利用疫情未了机会和时间,打造综合服务型的中国游客集散中心。按照职业人角度推算,疫情后国人出国门会从散客自由行开始。真正的组团、跟团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繁多的信息不对称则需要我们来解决散客落地后的各种需求,包括走、失、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这个中心可以是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综合餐饮、休闲、咨询和食宿行娱购等碎片化、本地化服务,同时发动和联手法国境内各地旅委、旅游局一同接待及服务好中国来的散客、举家游客和小众团队游。
长远计划是发展中法文化旅游平台,发挥双重文化人的作用,向法国主流社会和行业推广,宣传好美丽中国之行。向中国游客和行业展示法国旅游资源和文化,讲好中、法两国的故事。以展览、展会、展销等大型文化、体育、商务、旅游等活动的策划来实现行业持续性发展。
瑞士
瑞士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瑞士旅游协会会长李艺红在接受《欧洲时报》专访时表示,瑞士华语旅游业同样受到疫情影响,没有团队,很多导游做起了代购。疫情之下,公司越大开销也越大,裁员是正常现象。当然,如果是以前在瑞士正常报税的旅游业从业人士,可以根据瑞士的社会保障领取减时工资和其他一些对旅游业的补助和无息贷款。
李艺红表示,由于疫情期间很多旅游人都开始转型,旅游业从业者头脑灵活,有的人看准趋势入手买了一些餐厅或低价出售的酒店,专注到其他行业,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在疫情结束之后不会再做旅游。而如果是短期去打餐馆工等方式自救的,则可能还会回来。
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全方位影响不仅仅波及旅行社和导游,很多奢侈品品牌、手表品牌的中国员工至今没有复工。瑞士很多私立医院等,由于中国很多大客户出不来,也开始转型开发了一些自己可以卖的产品,并逐步完善网络诊疗、网络咨询等。疫情这几个月来,有些医院在网络化上面逐步走上轨道,开始同不可或缺的中国市场对接。
针对酒店行业,瑞士一直在促进本国内需,比如周末很多卢塞恩的酒店还是会被订满,因为首先大家都有出门消费的欲望,其次因为酒店价格变动也让拿着政府补贴的民众觉得自己消费得起。当然,整体下滑的趋势暂时依然无法挽回。
旅游业何时恢复?这同疫情是否会反复、疫苗何时面市有很大关系。李艺红表示,她并不认为很快会有所谓的“报复性反弹”,起码要到2022年或2023年,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后,才会陆续恢复。
但在李艺红看来,旅游行业的变化并不仅仅因为疫情。这些年来,国内各种app开发迅速,让旅行社失去了很多功能,早已影响旅游行业开始转型。从卖机票到转型做租车、出导游的地接,再到这些年来app严重冲击地接社……其实,旅游这个行当从来没让从业人员安生过。眼下重要的是,旅游业从业者不能跟着app走,而应该让app跟着自己走,去开发一些盲点资源。即便没有疫情,旅游人也需要去整合、去自我评价,更可以以旅游为基点拓展别的行业,大家的起点在,人脉在,旅游业不存在真正的死亡,只是有时眼界被限制住了。
旅游业从业者往往灵活性更强,接受讯息广,关系积累多,有很多方向可以走,尽管旅游行业暂时低迷,但坚持的人一定会寻找到一条更适合的路。日内瓦有一些因为位置不太好导致原本生意一般的餐厅,但始终坚持做好食物的品质,在疫情期间通过做外卖生意反而比以往更好,成了日内瓦很有名的外卖店,开辟了一条新路。因为疫情,原来不太用app下单点餐的瑞士人也开始学习适应它们了。
疫情开始后李艺红转型做起葡萄酒代理,以前在她做旅游时和她合作的一些瑞士餐厅,当时她是他们的客户,如今他们成了她的客户。为一家餐厅某个特定的菜选出几十种酒中最适合的三种,成了她如今的日常。“我有信心,疫情过去,旅游业会恢复,我也会重新回来,但我今后再做的肯定和以前不同了。”李艺红坦言,“以前忙忙碌碌,很多人都被别人错误地角色化,疫情让我们所有人都有时间静下心来,看清在这个行业中究竟什么角色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脩脩)
热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