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版块
兴趣小组
穷游欧洲
穷游亚洲
穷游美洲
穷游大洋洲
穷游非洲
预订
搜索
及
印度最西北,是梦中的克什米尔【从克什米尔南下喜马偕尔,瑞诗凯诗的30天印度之旅】
及
印度最西北,是梦中的克什米尔【从克什米尔南下喜马偕尔,瑞诗凯诗的30天印度之旅】
10袋长老
2016-09-01
20660人阅读
powered by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1 19:14
克什米尔,是个小梦
2011年底,我第一次到
到达背包客聚集的旅馆,开始一个月的义工生活,每天感受着穿越市集的混乱嘈杂但是生机勃勃。在满街仅占一席之地却足以谋生的小摊,和印度人来来往往的穿梭姿态中,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再不经意地得到笑容的回应。
那也是我第一次开始了解印度。
随后的旅行,走走停停,住了各种沙发,感受了各种温情。那时年轻,没有成见,只把所见,当作当然。在大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拿一把干草喂一匹正在休息的拉车的马;或者走路时要绕过发呆的牛,小心避让满地的牛粪,也是只觉兴奋快乐,未觉是天下大奇。三个月就这么过得飞快。
大家都说,对于印度,要么爱,要么恨。遇到太多来了无数次,或者待了很久很久的旅行者,他们的爱恨显而易见。而我,也许注定是要用把签证用到最后一天,来表达这个国家所带来的复杂感情。
一定会再回来的,那时心里,早已如此认定。
在加尔各答旅馆的多人间看了第二遍《Three Idiots》(在后来又看了好多次),开头配着音乐的山路风景,和结尾高原上的学校,恍如仙境的雪山蓝湖,在那时就已把
14年
虽然知道有过战争,现在依旧是争议边界,但那时的“克什米尔”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就是雪山峡谷和充满野性的美景,就像它美丽的名字一样。所以还曾发下宏愿说想要绕着新疆塔什
于是,印度,拉达克,克什米尔,就像在我心里,编起了一首小合唱。
直到今年夏天,朋友说计划了印度旅行。“印度”这个名字,让这首小合唱,又阻挡不住地登上舞台。
“那今年的假期,就去克什米尔吧!”
结果,朋友的印度之旅不小心烂尾,倒是圆了我的克什米尔小梦。
有关克什米尔
从不做攻略的我们,其实这次也是到了
先来一张图:
克什米尔原来只是指克什米尔河谷,也就是现在斯利那加所在的那一小片区域。现在去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那里的人说kashmir,其实也只是指这一个地区。是后来
现在广义的克什米尔地区被分为巴控,印控,和中控三个部分(不过
印控克什米尔叫作
巴控克什米尔分为吉尔吉特—巴蒂尔斯坦(也称克什米尔北部地区,首府吉尔吉特),和自由克什米尔(也叫阿扎徳克什米尔,左下方的一小块,首府穆扎法拉巴德),主要都为伊斯兰教。
中控部分就是西藏的阿克赛钦,主要是藏传佛教。
拉达克在古时本是独立的王国,曾经还打入西藏,灭掉了古格王朝。后来因为战败,被并入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
而在克什米尔历史上,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印巴分治之后,因为领土划分问题而进行的3次克什米尔战争。分别是在1947年,1965年和1971年。印度电影有很多是以这几次战争和它带来的各种影响为题材而拍摄的,这次在印度,还专门看了不少。有一部最近还挺好的叫《小萝莉和猴神大叔》,也是讲的印巴人民的微妙关系,还拍摄到了停火线的场景。
因为战争与一直未消的领土争议,克什米尔这个名字似乎总是带着些危险与动荡的感觉。就我们的旅行经历,巴控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区域,是巴基斯坦风景最好也是最不那么危险的旅游之地,斯卡杜地区更是各种登山爱好者的天堂。而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因为藏传佛教,显得非常平和,它的自然资源也让它成为西方游客的徒步圣地;克什米尔谷地,倒是据说总会有一些动荡,闹独立闹罢工什么的(我们这次就遇到了一场持续很久形势很严峻的罢工),不过在正常时节,斯利那加一直都是夏季避暑胜地;查谟我们没有去,但就它的位置而言,应该更加太平。
画笔下的克什米尔之旅
因为又开始学画画,所以这次旅行带上了画纸和水彩。这样子,夹子能用他的相机记录,而我也能用我的画笔记录我们的旅行。
所以,这次就以画的形式先睹为快好了。
在斯利那加,达尔湖上划着小船游荡。湖中一片片飘满的睡莲,被当地人称作“漂浮的花园”。总觉得莲叶漂浮在水面上,像一块块小盘子,也许装些水珠,也许只装了达尔胡的清透空气。
我们在斯利那加住的沙发客,沙发主的家就在湖上的船屋里。除了夫妻二人,他们家还有奶奶,以及哥哥妹妹两个孩子。像所有的伊斯兰家庭一样,每间屋子都铺着地毯。房间配色简单,但一看,就觉得是伊斯兰的风情。
爬上列城附近的小山头
我们玩得最开心的一天,zanskar河上的
到了蒙拉里,整个环境跟列城就完全不同了。取代黄色的,是满眼满眼的绿,是大山,是小森林。不小心闯入一片林子,美得不想离开。就想跟那里的蘑菇们做个伴,或者在树荫间隙的阳光下奔跑。
我都说,蒙拉里用光了我所有的绿色。骑摩托车走山路,走到哪里都是绿色,各种各样的绿。在想大自然要多么厉害,才能用这么多种的绿,组成一座座大山呀!我没那么厉害,只能画出几种来。
我们从西姆拉坐了小火车到Kalka,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却是小火车的终点。一路上不时地外挂在车门上,拿手去摸路过的树叶。火车总是穿过森林,经过隧道,像是要进入奇幻世界。
作为圣城,
瑜伽本是联合,是合一。据说是从自然从动物身上获得了很多修行的灵感。OM是世间万物的根本,是从心底发出的声音。瑞诗凯诗是瑜伽圣地。那里的牛那么慢地走路站立坐下时不时许久许久一动不动,一定最擅长冥想修行。猴子们身姿那么轻盈柔软,一定是练习瑜伽体式的好手。我们真可以一起来瑜伽。
旅程和花销
其实整段旅程,只有11天是真正在克什米尔地区,后来就继续南下了。但是因为它是旅行的缘起,也算是圆了一个小梦,所以还是叫它作克什米尔之旅吧!
这次旅行,我们从在到达新
斯利那加5天,遇到大罢工。
接着16小时的车程去到列城。
列城6天,又是18小时的车程到达喜马偕尔邦的蒙拉里(蒙拉里就是地图里翻译的马纳利也是穷游翻译的
蒙拉里4天,接着一整天的大巴到达西姆拉,喜马偕尔邦首府,一日游之后,转了小火车大火车,到达了恒河边的圣城瑞诗凯诗。
为了学瑜伽和冥想,我临时改变计划,在瑞诗凯诗待了10天。夹子则提前回国。
从2016年7月15日到达德里,到8月13日从德里机场再离开,我们这次在印度一共旅行了30天。
签证 659元/2人(在网上申请的印度
往返机票 8926元/2人(印度航空)
德里飞斯利那加机票 1563元/2人(香料航空)
住宿 1539元(51.3元/天)
餐饮 3027元(101元/天)
车费交通 1513元
游玩 920元
购物 2026元
瑜伽冥想课程 421元
其他 357元
2人花费总计20951元,主要是机票占了大头
最后编辑于 2017-01-30 23:12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2 15:28
斯利那加,自由在沉睡
出发
7月14日是我的生日,我让夹子把去
谁想到天公却并不愿作美。10点的飞机因为超售而延误。一大群买好机票甚至提前选好座位的旅客簇拥在办理登机牌的印度航空柜台之前,却得知自己的座位竟早又卖给了别人。于是要等待加开的航班的到达。
12点已过,还没来得及许下什么愿望的生日,就在浦东机场的等待中过去了。虽然在当时当地的确是有些小小失落,但好在节日于我总是淡漠的。更何况这是要去旅行,去印度!
唯一的一张出发照
不过好处是,在原航班已经完全坐满的情况下,新加的飞机,旅客稀少,几乎可以一人占据一排座位,躺下睡觉。一顿宵夜,一夜空中的梦,就连飞机降落时空姐也没来叫人坐起或者收起小桌板,印度就到了。
早在决定了克什米尔的旅行之时,我们几乎连想都没想,就决定要从
结果2点过飞机起飞,将近7个小时的旅程,算上两个半小时的时差,到达德里机场已是早上7点。
一拿到行李,一大波需要转机的人,都涌向了印度航空的售票柜台,直接改签或者办理延误证明。我们拿到了那张盖了章的纸之后,被告知去斯利那加的航班,并不在这个国际机场,得要去旁边的另外一个被称作ID的本地机场。还好有接驳巴士,25卢比一人,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到了香料航空的售票处。
虽然其实飞机晚点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是对于一场旅途来说,开端的不顺,总是会带来一些不良的暗示。尤其是为了一些手续资料需要奇怪地跑来跑去时,心情会有一种还没有调节到旅行状态的烦躁。
但这时总在心里悄悄告诉自己:“印度就是这样让人起起伏伏地折腾,难道你还不清楚吗?难道这不是你惦记它的原因之一吗?”而它就果然在后来一次次地验证,如何让人一会儿想哭,一会儿想笑,直到精疲力尽,却又更加念念不忘。
就像我们抱着不知道改签的几点才能飞的期待,得到的回复却是去往斯利那加的那班飞机,依然停留在机场,晚点到现在。当我们进入候机室,望着周围的人,想象着自己要真从清晨4点过就等待在这里,等待到9点的绝望。突然感到,还能在空中睡上一觉,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飞机飞向斯利那加,我在心里小小地呼唤了一下,“克什米尔”。
其实那里不过是一片海拔不高的绿色的河谷,就像去林芝,而仍未到拉萨。
但还是感到,那是一场到达。
最后编辑于 2016-09-02 15:30
回复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09-02 19:54
沙发~楼主加油!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3 14:33
船屋上的沙发客
到达
印度的很多的士都叫做prepaid taxi,预先付款。710RS,我们嫌贵,可是四望之下,也没有别的选择。我们给了司机沙发主的地址,半个小时不到,就被送到了一个湖边的码头。一路而来的街道,开门的店铺寥寥无几,码头边也尽是萧条模样,我曾以为那是因为我们路过的只是偏远小路,而码头也是因为远离城区而少人问津。很快那些本在码头或站或坐的一群人就围了上来,我们本能地以为他们是来拉客,一边焦急地四下探望,一边赶忙抛出了沙发主的大名,想要赶快逃离这种印式围观。
但是面对一大滩湖水,实在搞不太清楚状况,便还是只好仰仗这些群众。一番并不是很流畅的交流,才确定原来沙发主的家,就在码头对岸湖上的某一艘船上。众人把我们请上了一艘小船,说50卢比的船票,砍价也无果。只好信赖这船夫,真知道我们说的人是谁。
图中左边是码头一侧,右边就是一排船屋,我们的沙发主的家也在其中。
当我们的小船快到对面时,就看到Bashir站在他家的船屋上等我们。夹子或许知道他的模样,或许也只是猜测是他。只是不知道他如何知道我们到达的时间。也许他只是一直在等待。
跟旁边的船屋不一样,他所站立的地方只是一个船屋的壳子,靠着根根木柱支撑。后来他告诉我们,他的船屋在去年因为游客的过失,被大火烧毁了,现在只好重建。
而他家,则住在船屋后面的房子里。
隔壁的别人家的船屋一角。估计Bashir的船屋在烧毁之前,应该也差不多是这个模样。
在走过了木板搭成的简易水上走廊,把背包丢进了属于我们的房间之后,一身轻松的我就像突然转换了模式,竟然兴奋地想要在木房子里跳起来。这就是我爱的旅行,在接连换了各种交通工具,被折腾了20个小时,才终于到达目的地之后,只用长舒一口气,就能马上被新的环境骗走,像个孩子一样欣喜。
“哈,我们要住在湖上咯!”
这种欣喜,在我俯下身,看到房间的木板缝隙下,水中游动的无数小鱼时,达到了顶点。
“哈,我们要睡在湖水,和游动的小鱼上了!”
木板搭建的简陋水上走廊,我却最爱它
我们的房间,依旧穆斯林风格,铺满地毯,直接往地上一倒(晚上睡觉还是会铺上地垫的)
从房间望向船屋,再后面就是达尔湖的湖面
沙发主的家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3 16:49
Bashir的家住着他们夫妻俩,一儿一女,和一位老人。他经营着一个旅行社,在城里和船上各有业务,还拥有一条据说以前装修得非常豪华,却不小心被付之一炬的船屋。每每说起这个,他都流露出无奈。因为似乎烧掉他船的外国游客,并没有留下什么赔偿,就走掉了。不过这当然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自然也存在夸大自己的损失的可能。
男孩叫Salman,8岁,英语已经说得还不错。
我总觉得我所见过的很多
他是一个略微羞涩的男孩,并不太多话。但是每当他回答我们的问题,那语气声调总流露着一丝成年人的淡漠。他告诉你做什么事时,会带着让人听来像是命令的口吻(这是我很不喜欢一些印度人的说话方式的地方,特别没礼貌,但或许也有语言因素在里面,又或许是我太敏感)。或者当他要教夹子如何划船,要给我演示如何钓鱼时,他会压抑自己的喜悦,伪装成一个谙熟此道,并已对此无甚兴趣的大人模样。
或许是性格偏内向,或许也是因为父亲做的游客生意,有时应该也会让他帮衬,让他早早地接触了很多在我们幼年并不会接触的人情世故。又或许,那只是不经意间地,对于陌生人的些许防备与掩饰。
但他还是一个很可爱的男孩。会和隔壁家的小男生一起玩追逐游戏,会和妹妹争抢玩具把她惹哭。待到后来,他也会拿他在手机上找到的幼稚游戏,分享给我,让我看他是如何一次次地玩得乐此不疲。我暗暗笑道:果然还是孩子!
他的妹妹叫做Fazana,五岁。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很少看见她,可能是太羞怯地躲了起来。在后来我招呼了她几次之后,终于壮起胆子走进了我们的房间,在那之后,她就黏上我了。她会扯着我的衣服,几乎想要跟我去任何地方。
虽然和哥哥差三岁,但她一句英语也不会说,我甚至感觉她的乌尔都语,也只是在迸些单词。小姑娘可能眼睛有些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对眼”,每当她盯着你看的时候,眼珠就会向内聚拢,让她的眼神,变得有些奇怪。也许也是因为这个影响了她的平衡感,一旦她走路太快,就会摇晃起来。这也是我们后来发现的,因为大人们几乎不会让她独自靠近水边。所以她不能像哥哥一样和我们一起出门划船。
只要兄弟姐妹在一起,就一定会打打闹闹。不一会儿妹妹就会大哭起来,妈妈在厨房吆喝,游戏就停止了。
妈妈是个地道的家庭主妇,几乎就在厨房间忙碌,洗衣服,或者晾晒蔬菜。
在印度很多地方,女人几乎都待在家里,出门做事的并不太多。有时候遇见了她们,我会经常在这个年纪的印度女人脸上,看到一种愁苦。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们普遍较深的肤色,很深的眼窝,配比总不那么好看的五官,也加重了面容的衰败。也应该就是生活的琐碎,吸走了女人水般的灵气。
她的笑容并不多,也不大说话。但一开口,才发现原来她是会英语的,应该也曾读过书。有时笑起来,才觉着原本应该是个亲切的人。
奶奶总是戴着她的黑墨镜,但依旧很慈祥。不过她也从不试图跟我们表达什么,眼神遇上了,也只是相视一笑。后来发现,奶奶还挺喜欢照相。
他家有扇窗,夹子说就像个天然相框,可以框进整家人。
从15号中午到达,到19号半夜离开,我们在这个湖上的房子里,一共待了四天半的时间。
他们的习俗是在厨房里吃饭,所以每到饭点,就单独端了盘子给我们自己在客厅里吃。他们每天的食物都非常简单,早餐就是chai(印度奶茶)和饼或面包,中午晚饭,dal(印度咖喱豆子汤)和米饭是最主要的,有时有肉,有时没有(他们这里不吃猪肉和牛肉,主要是鸡肉,有时能从湖里钓到
吃饭没有桌子,都是席地而坐,给我们配了勺子,他们自己是不用的。
早午饭正常时间,晚饭永远都在9点以后,每一天都给我饿得实在不行,才终于盼来。吃完不久,又要睡了。后来才明白,他们是要等每天最后一次晚祷之后,才能进食。于是,每天湖上传来的最后一次唱祷,都会成为我的救星。
好在还有下午茶,可是白面包,总不大爱。
想起自己在家总是做上一桌子菜,面对着一个小碗的酱汁和一大盘白饭,心里总是觉得寡淡。总在想吃这些食物长大的小朋友,营养会不会不均衡。他们家家境应该还行啊!不过想来,他们都是吃这些汁水长大的吧!
不过后来在离开
早餐
午餐,这一天有蔬菜咖喱和鸡肉咖喱,但主要就是米饭分量大,菜全靠汁水
下午茶
晚餐,这一天是鸡肉biyani(类似烩饭),因为我们自己想吃,白天就去商铺买了一只鸡
每天窝在地上吃饭,其实我觉得还挺不舒服的,经常觉得被饭顶住了,消化不良。不过他们没桌没椅的,也只有入乡随俗了
因为在湖上,很多的水鸟,都会来家里做客。可以拿饭粒引诱它们
胆子大的还敢走到房间里来
经常能看到一些漂亮的鸟停在外面的小池塘里,有些更漂亮的,飞得风快,拍不到
最后编辑于 2016-09-05 13:54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4 13:38
“为了克什米尔的自由”
自从我们上了船,就发现有一个词被反复挂在大家嘴边:“STRIKE”(大罢工)。
说实话,“罢工”这件事对于我来说真没什么实际的概念,尤其还是整个地区的集体大罢工。毕竟以国人这么爱岗敬业。最多是滴滴司机来个半天罢工,举车环游之类。他们也是为了争取自己行业的利益。其他大部分人也就只是看个热闹,自己正常的生活并不会受到影响。
可是克什米尔不同,他们的罢工殃及了几乎所有的居民,而所为的,则是“自由”。
在
在我们到达时,罢工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星期,并且还在继续。
之所以知道罢工,还在斯利那加待了好几天。一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接到罢工即将结束的讯息,两天后结束,到了那天,再推迟一天,再推迟一天。达尔湖是我们唯一被允许活动的范围,连对岸都不能去,更不要说靠近
第二则是,周围湖上的人,并未表现出像是已经罢工了很久,有太多不耐烦,埋怨,或是愤怒。他们每天虽然无所事事,但却依旧生活平静。给我们造成了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的错觉,总觉得它必然很快就会结束了。
唯一的一次是Salman划着他家的小船带我们在家门口的湖面上玩,我们让他把船划去靠近老城方向的湖面(其实就算是到了那片湖面,也离老城很远很远,而且那边都有很多人很多小船活动),他却坚决不肯,表现出很是恐惧的模样。“那边有炸弹,危险不能去!”而又恰好在那时,远处想起了巨大的爆破声(也许只是类似的声音),他赶忙加快速度,把船划回了家。
那时我们,只是笑他胆子小,也只把那当作小孩子的心性。不过现在想来,对于小孩来说,也应该是听多了大人告诉的关于罢工的种种,才会有此恐惧吧。也许他们的忧惧和不满,也都只在平时的聊天之中,并不会特意表露或者告知给我们这些外人罢了。
所以最开始,我们就把罢工当作这里的常态,时而发生,很快结束。毕竟所知道的,也是克什米尔总在因为想要独立的事,发生这样那样的状况。甚至还在无聊时,暗自笑话这里的人,到底在罢工时怎样过活。而且毕竟,现在这个时节,正是这里难得的旅游旺季,总不至于因为这些事情而整个错过。
直到后来,说好的罢工结束恢复正常再次失言,才突然想起来去看看新闻,才发现原来这一次,又真是形势严峻,并不是笑话。
据说这次罢工的起因是这里的一个自由派领导人之一,在回家探亲的时候被杀害了,引起了自由派的愤怒,于是跟政府产生了武装冲突。而不让我们靠近的老城,正是冲突发生的主要区域。罢工组织者和抗议人群在那里曾和军队警察发生了流血事件,到那时已有四十几人死去,很多人受伤。
在我看新闻的时候,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不真实,很难想象冲突和死亡就发生在离我们不远的远处,在达尔湖上,一切却又好似依然那样平静。可是老城的恐怖氛围就被定格在图片里,当地人不断地叮嘱和阻止我们出门太远又历历在耳:
“不能靠近老城,不能靠近老城……”
就是在那时,我们感到这并不是一场会很快结束的罢工。才决定,只能留下遗憾,离开了。
记得当时夹子有问过我们唯一一次出游,给我们划船的一个年轻克什米尔小伙:“你对罢工怎么看?你看现在没有游客,没有生意,你也就不能工作,赚不了钱。“
“这是必须要进行的,”他说:“为了克什米尔的自由!”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4 15:19
达尔湖是座美丽而巨大的监狱
我很爱有山有水的地方。每天走到木走廊的尽头往外,坐在靠近湖面的台阶上往外望,就会一次次地感叹:真是这山水惹人醉!
可是,一旦知道自己被困在了达尔湖上,就会突然觉得,这么美丽的地方,其实又像一个巨大的监狱,想要出去而不得。
当然,和我们同样身陷囹圄的还有达尔湖的居民。其实这样来说,湖上的人还算幸运,至少他们还拥有整个湖面可以活动,而估计那些住在成立的人,就只有要么闭门不出,要么就去湖上或者郊区的亲戚家住住。比如Bashir家,就来了他住在其他地方的弟弟一家。不过就算他们到了这里,唯一的娱乐也和其他所有人一样,聊天,发呆,睡觉和钓鱼。
因为实在无所事事,又不能去别的地方,达尔湖上,几乎到处都能看到一条条的小船,上面坐着三三两两钓鱼的人。
Bashir的侄女,和我同样年纪,连生日都只相差几天。她在城里的法院工作,现在法院也不开门,不上班的日子久了,让她觉得很是无聊。
Bashir的弟弟据说是钓鱼好手,因为在达尔湖里,虽然鱼多,但能钓起的,基本上都是那种一指长的小鱼。而他那天就钓起了一条
这水上最大的消磨时间之法——钓鱼,是个需要耐心的活计,夹子同学可忍受不了,于是只有我独自学习。
我以前几乎没钓过鱼,但由于湖里的小鱼实在太多,所以并不追求大鱼的我(其实是根本没有能力追求),在练习了几天之后,后来有一天竟然一条接一条地钓起了8条小鱼。不过那么小的鱼,自然是立马就放回湖里去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达尔湖上的钓鱼百态:
当然,玩手机和睡觉,也必须要用来浪费掉很多的时间才行。
最后编辑于 2016-09-04 15:57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4 16:17
其实我本是个非常耐得住闲,可以死宅很多天不出门,也自得其乐的人。尤其是还能在这样的山和湖的环绕之间,住在湖中的水上之屋,如此接近我最爱的自然氛围,哪怕就在屋里待着,也应该感到最是闲适才是。
可是也许人就是这样,若是静处一处是出于自主的选择的话,那么由此而来的停留就会是一种舒适;但是,一旦你感觉到了限制与要求,被动的停留便成为了“失去自由”。
就像是如若我平日里来到
“自由”果真是一件相对而言的事。
当然,既然已经如此无可奈何,也就必须不断地安慰自己,并以跟这些克什米尔人一样强大的平和的内心,找些其他事情来做。除了钓鱼,比如还有,画画;
看攻略书补补功课;
玩Ipad(幸好他家还有网络);
说来也是神奇,这是我第二次读它,在这样的一片被困住的湖水中,此间几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而第一次,是在14年我们开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的
也许真是要让我处在一种深陷自然的孤独中,再来读一本书里的巨大孤独。
而夹子同学本就好动,自然更是烦躁难安,可又无可奈何。除了玩手机,只有把拍照当作娱乐,或者每天一次次地请求“我们划船去湖上吧”。
达尔湖上的小船被他们称作Shekara,是湖上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家都会有一到两支。船是那种两头很尖,船身狭长的样式。看起来轻松,但要划得又快又直,真是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当地人都是娴熟地只用在一边划桨,就能保持船的方向,前进后退左右转自如。而我们在尝试的时候,哪怕两边划桨,船都经常会在水里打转。
所以因为我们自己不会划船,出去就得让Bashir或者Salman带。所以每天也就能出去一两次。但是只要一到湖面,我俩都会变得心情大好。
学学划船也挺是有趣,就是Salman小老师总是没太多耐心教我们,也不知为啥他总想回家去。而我们又的确太笨。
划船那么累,还是躺在船上看天,比较舒服。
傍晚是我们出门最多的时刻,Bashir时常会在这时出去购置点东西。
在他家旁边转弯处,就是一大片水上商店,可惜大多数也都没有营业,只有一些小卖部还开着。那里的商店多是卖一些给游客的纪念品。他说往年旺季之时,人多到往这边划的游船都会堵成一团。而现在只有一些本地人划着小船来来往往。可见今年的游客生意,是多么萧条。
可是,这个时间,还是一整天里,湖上最热闹的时光。
落日倒映在湖水上,让整个湖面都染上了金色,自然是美不胜收。各种颜色的shekara也是往来穿梭,大家都有最棒的船技,进退避让,都是灵活自如。
在那时,我又总有点感谢这个罢工,也算是让我们在最美的时节里,赶上了一个淡季的达尔湖。不用和其他塞满湖面的游船争抢,就能独揽整个湖面的好风光。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5 15:31
在水上飘荡,在水上生活
终于有一天,我们出了一趟远门——达尔湖环湖游。
虽然依旧只是在达尔湖之上,但由于之前住的地方只在湖边的一个小角落里,真要看一眼达尔湖的全貌,还是得花上一天的时间,向远处飘荡。
带花棚子的shekara游船,载着我们开始旅程。只需要舒服地半卧着,睁着眼睛,美景就会伴着一摇一晃的水波,送上眼前。当然,也可以拿起画笔。
Salman也作为一个小导游,同我们一起出行
偶尔,也能装模作样地去划两下,然后船就失去了方向
给我们划船的小哥,是穆斯林中的什叶派。
还有另外一个大叔一起。不太说英语,可能一只眼睛有点问题,眼神总是怪吓人的。
船向着更宽广的湖面划去。他们一路的导游工作就是告诉我们旁边的山叫啥,山上有个啥度假酒店,是个城堡。再往前又有个啥景点。不过我们都去不了,就这样远远看去,毫无印象留下。
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坐着手划小船,在周围醉人的山水里,在蓝天和清澈的空气里缓慢晃荡前进,本身就是一件所有带着小文艺情调的人心中所向往的闲适。
我自然也不例外。
更何况,很快地,便出现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美景:一大片大片的睡莲漂浮在水面之上。他们叫它的名字很美:“Floating Garden”(漂浮花园)。
还离得较远时,如此望去,那一片一片,不再像是湖面,倒是如陆地一般了。真的是花田啊!
本就是极爱荷爱莲之人,自是兴奋难耐。忙着叫他们把船划得离那花田近些。
“能採两朵莲花吗?”
“有何不可!”
所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没想到从小就有的那个划着小船在荷田中采莲的小梦,倒是在这遥远的克什米尔成了真。虽然这里长着的,其实并不是诗里叶和花皆高高立起,叶阔而深绿,花粉而雅淡的荷花;而是莫奈笔下那些睡在水面上,遇阳光则开放,入夜而闭合的睡莲。但是真到此时此景,是莲是荷,又有何差别。
当我们的船头,陷入了那浮萍绿叶之间,我将身子探出,轻轻托起一朵莲,往上一提,它便随水而出,和它那长长的紫红花茎一起,落入了我的船中。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梁武帝早把这样的场景描写尽了。我们这些也妄自称之“妖童媛女”的,真真就是“荡舟心许”罢了。
小哥也顺手摘下几朵,为我们做了几条莲花项链。
我也拿起了画笔,画下一只莲,写下一首诗。
路过一个小岛,上岸玩耍了一下。
在岛上有一棵很大的树,听到树上鸟叫和乌鸦叫此起彼伏,甚至是种争执之声。
结果在树下发现了一只小鸟,扑腾着不会飞。
想来是被乌鸦从鸟窝里赶下来的。见我一靠近,旁边觊觎于它的乌鸦们都扑棱棱地飞走了。但是树上的大鸟们的叫声,则更加尖锐紧凑,带着焦急愤怒却无能为力。
小鸟不会飞,连奔跑都跌跌撞撞。被我轻轻抓住,感觉浑身都在颤抖。
我想安抚它,发现它真的太过恐惧。连为它食物,也坚决不吃,也可能它都还不会自己吃食。
突然想起自己是有多少年,没有将一只鸟儿握在手中了。
只好把它放进了树下杂草密集的地方遮蔽起来,希望能躲过乌鸦的侵犯。
日头渐高,我们把小船划进一片树林茂密的地方庇荫。那里可真是绿啊!
湖上偶尔会有一两座
我们渐渐地往和达尔湖相连的另一片小湖划去。
真的是凡是有湖的地方,就会有很多很多的鸟。
小湖里的花园,花叶更加密集了。有时不得不从莲叶间开出路来。
小湖在更靠近
有点类似老城的房子,也是各个门窗紧闭。但其实真正的
无聊着坐在窗口向外闲望的穆斯林女人们。
从这里再往里走,我们进入了一片狭窄的水道。那里面藏着很多村子。
小哥说,斯利那加的什叶派,都住在这一片的湖上的村子里。他的家,也在这里。
看来无论在哪里,穆斯林的什叶派和逊尼派,都是不会住在一起的。
村子里的小桥,便是道路。
不同于之前的一片湖水宽阔,偶尔几条孤零零的钓鱼小船,一到了这些村子附近,立马有了更多的生活气息。
当然,他们的生活,就是水上的生活。
他们带我们去了一个村子里一个做他们叫做“paper machine”的手工艺的店。当然,逛这种纪念品店一定是这种游玩项目的必有环节之一。之前我们已经推掉了他们提出的一些店铺。在罢工时节,这些店铺表面上关闭,但实际上,一旦有游客,还是会悄悄做生意的。毕竟这时,游客太难得了。
老大爷给我们讲解了他们的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如何用旧报纸做成最后的各种容器,如何用天然的颜料描绘花纹。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克什米尔的特产,后来在
从纪念品店出来,太阳就在准备落山了。
于是我们穿过这黄昏的迷人光线,继续沿着这些水上居民的生活居所,经过他们每日的交通轨迹,一直飘荡回家去。
回复
1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5 20:31
钓起的是条鲤鱼哟,达尔湖这种生活真闲适啊,羡慕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5 21:31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釣起的是條鯉魚喲,達爾湖這種生活真閑適啊,羨慕[视频:窗外...]
是咩,說實話我光吃了,不知道是啥魚,哈哈。估計那裡的人可不希望一直這麼閒適,還是要遊客多忙碌起來好賺錢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6 12:19
除了环湖游,在湖上倒还有一个景点可去,叫做“vegetable market”(水上市场)。
据说清早5点就开始的市场,要早些去才热闹。于是我们5点就等着小哥来接我们上船,只有他才在还是漆黑的天色中找得到水道的方向。
中途下起了不小的雨,好在我们有带棚小船可以继续向前。途中遇见在水中屋檐下躲雨的小船,上面俨然载着蔬菜瓜果。正担心着市场会因为雨水而冷清不少。
船划着,雨却渐渐小了,天也亮了起来。远远地就看到应该是市场的地方,丝毫没有减低它的热闹。
我们把船凑了上去,等小哥找好地方系好缆绳,就开始了围观。
不知道为什么,市场总对人有着奇妙的吸引力,如果这市场再以特别的形式进行交易,就更加不得了。水上市场,便是最奇妙之一。之前也凑过湄公河水上市场的热闹,可惜觉着湄公河太过宽广,河上的船只太过庞大,倒是少了点市场的那种挤挤攘攘。 那就这一点来看,这个达尔湖的水上市场,可是大大地迎合了我的心头之好。
和陆地上的市场一样,一定要选在交通最为便利的位置。这里是好几条水道交错的路口,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不断地有船只向这里划来。
每一只小船都是一个摊位,里面所载之物,据说都是农民们自己田里的收成。只不过,农民也要兼任船夫,田地就在水上罢了。
并不像路上市场那样琳琅满目,在这里,颜色甚至有点美艳的紫罗兰茄子,很大的瓠子瓜(经常能看到它们在水道边的藤蔓上一个个垂在那里),墨绿的刺黄瓜,看起来青黄不接的个子很小的番茄,豆角,包菜,往往会堆成小山的薄荷香草,就是他们主要售卖的蔬菜了。
这里几乎没有零售,买家多是各种小卖部或者小菜铺的老板,他们划着空船前来,为了补充每日新鲜的货源而挑选。交易总是大批量的,直到空船装成满船,才又掉头离开。
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这些水上的居民,都要靠着自己精湛的船技,在市场中挤出自己的生意来。看中了哪家最心仪的蔬菜,坐在船头的人一边划,一边用手推开挡路的别家船。湖水是那样顺滑,那船跐溜地滑开,便又碰上了另外的船。就这样你推我挤,逆水推进,顺水而走,市场的小格局,就不停地发生着变动。那些正在交易的两个小船,得要互相抓住对方的船舷,才不至于轻易被荡漾的水波推散开来。
每个船夫都坐在船头,小船像他们长出的大尾巴。时不时聚在一起大声谈笑,他们的尾巴,则悄悄地开成了花朵。一旦交易时,则比手画脚地讨价还价,当然还会附带着
很快地,一些小船便卖得空了,在船头数着钱的人,高兴而缓缓离开。可有些船,却依旧满满。不过还好,市场还在继续,还有新的船只,从四周赶来。还有接下来的时间,可以期盼。
和很多地方一样,在这样微微天亮的时间里,食物的交易,便象征着一天生活的开始。
而在如今大罢工的情形下,这种市场的热闹,却好似让人感觉了活力的宣泄。
即使也是交易,可这是生活的必须,是就算罢工,也不能湮灭的生活的气息。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水上市场,的确几乎成为了罢工期间,最最重要的生活必须食物的来源。
最后编辑于 2016-09-06 15:50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6 17:14
如偷渡般离去
第五天,我们算是知道,说好的罢工停止的日子,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到来的,于是我们决定了离开。
去巴士车站买车票,是我们算上来的那一次,第三次上到湖的对岸。第二次是在我们要出去散散步的强烈要求下,Bashir才划船带我们到对岸,沿着湖边走了几百米,看了看沿着岸边坐着的那些无所事事发呆闲聊钓鱼打牌的湖区居民,去了个小巷子里还开着的小卖部买了点零食,便又回家去了。
我们坐着tuktuk车去到巴士站,才得知开往
巴士站挤满了人群,大部分的,都坐在各处,守着行李等待着。也不知道,他们都是要去往哪里。
为了避过罢工组织者们的阻拦,去往列城的出
不到午夜,我们便从家出发去车站了。
四周一片寂静。和突然出门来的奶奶告了别,走过木桥,Bashir已经解开缆绳,调好船的方向,等待着我们了。坐在船上,抱着行李,呆呆望着黑成一片只有偶尔闪光的水面,向着对岸的星星点点,就像在包围吞噬之中,却又即将要挣脱开来。突然在想,是否偷渡的感受,也是如此这般。
午夜的车站,比白日里更为嘈杂混乱了,让人会在片刻间忘记,正是罢工时节。
不过,一旦车子发动,驶上前路,这里的一切,好像又一下子变得同我们毫无关系了。罢工也好,混乱也好,宁静也罢,当我们逃离时,就都很快变成了记忆中的一小部分。
果然,终归只是游人,只是过客。
少得可怜的干货
1. 从
2. 虽然我们没有住船屋,但据后来遇到的同样被困湖里的一个女生说,船屋1000-1200卢比一晚,和船家一起吃饭的话大概就20-30卢比一顿
3. 环湖游3000卢比,包括简单的午餐,茶和面包;去水上市场1000卢比
4. 去列城的出
出
它的座位都有编排号码,写在车票上面。副驾位置是1号,中间一排是2、3、4号,最后一排是5、6、7号。
副驾虽然位置宽敞,但是有些司机会要求副驾晚上不能睡觉,不然司机自己也要犯困。
所以中间一排是比较好的选择。
当然,鉴于斯利那加到列城的路况,位置再舒服,也坐得舒服不到哪去。
我们就是去晚了,只有最后一排的座位,坐进去腿几乎抵住前面的座位,连放小包的地方都要挤出来。
5. 在湖上买一只土鸡300卢比,哈哈,在那种环境下,绝对正宗走地
6. 推荐一部
最后编辑于 2016-09-10 20:39
回复
2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7 21:11
楼主去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9-08 15:08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楼主去斯利那加正赶上非常时期,逃离出来真不容易!不知11月这种宵禁能否解除?我们计划11月初去斯利那加。
看了今天的新闻,貌似罢工仍在继续,形势依然挺严峻的。持续到多久就不知道了
去之前最好多找点信息,确认安全
回复
相关阅读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
1
3
当地热卖
当地玩乐
机票酒店
签证
印度最西北,是梦中的克什米尔【从克什米尔南下喜马偕尔,瑞诗凯诗的30天印度之旅】
穷游兴趣小组
线上线下
欧洲
亚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后院
2004-2017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935号 京ICP证1406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