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版块
兴趣小组
穷游欧洲
穷游亚洲
穷游美洲
穷游大洋洲
穷游非洲
预订
搜索
及
及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实用干货攻略(更新完毕)
及
及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实用干货攻略(更新完毕)
10袋长老
精华
2016-05-27
16606人阅读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06-27 11:56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太感动了。拖了一阵子了,主要是自己知识有限,必须先学习。现在继续努力。
嘿嘿,追了楼主好几篇帖子呢,都是这种攻略文化类,哈哈,加油加油哦!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27 12:47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嘿嘿,追了楼主好几篇帖子呢,都是这种攻略文化类,哈哈,加油加油哦!
谢谢您的鼓励.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27 12:56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谢谢您的鼓励.继续努力中.[表情]
6
月
27
日
,
上午
9
点
,
人民银行开市前就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比上周五调降
600
个基本点
,
达
5
年半来的最低点
,
到
6.6375.
今天做套保又不用考虑了
.
前面介绍了一些古
,
暂时告一段落
.
这里将
.
整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开放展区为两层
,
虽然地下室也有小部分展区
,
但我特地去看了一下
,
那个地下部分正在内部整顿
,
未开放
.
从下面这张博物馆发的平面图可以看出
,
古埃及部分主要在进门右手边的区域
,
约占整个底层展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面积
.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27 13:35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6月27日,上午9点,人民银行开市前就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比上周五调降600个基本点,达5年半来的最低点,到6.6375. 今天做套保又不用考虑了.前面介绍了一些古埃及的文物,暂时告一段落.这里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展品陈列布局介绍一下.整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开放展区为两层,虽然地下室也有小部分展区,但我特地去看了一下,那个地下部分正在内部整顿,未开放.从下面这张博物馆发的平面图可以看出,古埃及部分主要在进门右手边的区域,约占整个底层展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面积.[图片]
这里补充几张古
,
.
.
1700-
1570
,
.
1802-
1640
,
.
,
1648-1540
,
,
.
最后编辑于 2016-06-27 13:41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27 13:46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这里补充几张古埃及的手工艺作品,体现出当时工匠的金属加工和陶艺的高超技艺. 这是在同一个展台上的三件小展品.一是创作于公元前1700-前1570年间的鸭子形状的陶土花瓶,羽毛的花纹是通过表面勾勒嵌入石膏的工艺体现出来的. 棕黄色的陶土罐制作于公元前1802-前1640年间,海豚和鹅的形象体现出创作者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纯金的头箍上装饰着三维立体的跳羚的头像,作品可追溯到公元前1648-1540年间,应该是由受到了来自两河流域文化的影响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一位匠人所制,因为当时主流的古埃及的金属装饰仍然是平面的花纹或浮刻.[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顺着博物馆指南推荐的路线出了古埃及展区
,
”
”,
”The Charles Engelhard Court Gallery”.
,
,
.
,
,
.
最后编辑于 2016-06-29 19:50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27 16:10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顺着博物馆指南推荐的路线出了古埃及展区,便进入一个有玻璃屋顶的”院落”,官方的名字叫”The Charles Engelhard Court Gallery”. 明亮宽阔的空间里,错落地放置着十来尊雕塑,都是近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整个院落的一侧则是咖啡厅,游客可以在此稍事休息,平复参观时的激动心情.[图片][图片][图片]
雕塑作品的作者通过作品的肢体语言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
Struggle of the Two Natures in Man
Two Natures.
.
.
George Grey Barnard
12
1888-1894
最后编辑于 2016-06-27 16:14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28 17:05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雕塑作品的作者通过作品的肢体语言将信息传递给观众.在咖啡区边上的这个作品名为《两种人性的挣扎》(Struggle of the Two Natures in Man)或者,简称为Two Natures. 作者乔治.格雷 .巴纳德 (George Grey Barnard1863-1938)是美国的杰出雕塑家,曾在巴黎生活12年,而此件大理石作品耗时六年(1888-1894),首次展出亦是在巴黎。如果看到过巴纳德的本人照片,便会觉得作品的人物面容略似巴纳德本人,而巴纳德也曾说过,他感到自己心中的两种本性。我并不认为这两种性格就是“善”与“恶”,似乎中国人一想到人的“本性”,就会想到“善恶”之分,因为《三字经》的头两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的政治课或者大学的哲学课上,又会不断有老师来引导大家就“人之初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进行辩论,包括介绍儒家和其他诸子百家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的介绍,于是,经过这一番“调教”,学生的思维便陷入“非善即恶”的零和状态。巴纳德的雕塑的肢体语言很难看出其中的“善恶”,跌坐在地上挣扎不起的中年人形象也不见得有多“邪恶”。从作品的介绍中看,巴纳德想表述的是一种“卑贱”的本性,或者说是一种“消极”的本性,这种本性让人限于困境,而困境是黑暗的,因此,在下方的这个人形的左臂上有一个形似蝙蝠的小动物,小小的獠牙突出于唇外。或许,这个作品含有更为神秘的寓意,有待观众自己体会并揭示。[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与巴纳德的作品斜角相对而立的是一座青铜材质的女性雕像,由
Harriet Whitney Frishmuth
(
1880-1980
)
创作于
1921
年,作品名为《藤》(
The Vine
)沉浸在表演中的女性芭蕾舞者裸露躯体依靠趾尖保持着瞬间的平衡,伸展的左臂和缠绕其上的常春藤枝蔓几乎融为一体,忘情地向高处生长。作品反映的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凯旋后,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的“咆哮的二十年代
(The
”时期的社会情绪。人们陶醉于那黄金十年的经济繁荣,丝毫也没有预感到即将面临的大萧条(
The
)。看过《了不起的
盖茨
比
》的同学也许会对当时纸醉金迷的社会风气有所了解,光鲜陆离的表象下是危机四伏的社会隐患。胡佛时期美国经济崩溃的最直接因素即产能过剩,投资过度而社会消费力不足,虽说当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却日益扩大,财富集中到富人手中后,无论富人如何奢侈挥霍,从实际结果看,其用于消费的比例都远远低于用于投资的比例,而投资超过消费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试想,最近天天上新闻财经版的万科创始人王石
4
年间领取了
5000
万薪水,哪怕田小姐买个婚床用掉了
100
万,他这
5000
万能全用于消费吗?如果这
5000
万分配给
5000
户城市白领家庭呢,甚至是
5000
户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呢?用于消费的比例是否会接近
50%
,甚至
100%
呢?天天讲的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其根源是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导致的,而这是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带给我们的教训。王石的
5000
万只是小数字,身价数百亿的
补充一点,《藤》
The
这个作品是有真实模特的,她的名字叫
Desha Delteil
(
1899-1980
),美国舞蹈演员和专业模特,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卢布尔雅纳,现在的
最后编辑于 2016-06-28 17:09
回复
3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28 18:59
遗憾未进去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29 19:53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遗憾未进去
有机会再去。大都会也有官方网站,所有展品都有带照片的介绍,可以一一查看。聊可弥补一下。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30 20:50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有机会再去。大都会也有官方网站,所有展品都有带照片的介绍,可以一一查看。聊可弥补一下。[表情]
离开这个略显空旷的院落,同在一个区域的中厅是陈列冷兵器时期欧洲的骑士盔甲和武器的。一进大门便会被高大的全副盔甲的骑士阵列所震慑,这是神圣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30 20:53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离开这个略显空旷的院落,同在一个区域的中厅是陈列冷兵器时期欧洲的骑士盔甲和武器的。一进大门便会被高大的全副盔甲的骑士阵列所震慑,这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装骑士阵列。[图片][图片]
虽然并非军迷,对于武器装备也没有特殊爱好,但这些装饰精美的盔甲完全就是工艺品,因此也让我驻足了许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套英格兰坎伯兰第三伯爵
(Third Earl of Cumberland)
乔治
克里福德
(
George
)的盔甲。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30 20:54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虽然并非军迷,对于武器装备也没有特殊爱好,但这些装饰精美的盔甲完全就是工艺品,因此也让我驻足了许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套英格兰坎伯兰第三伯爵(Third Earl of Cumberland) 乔治 克里福德 (GeorgeClifford 1558-1605)的盔甲。[图片]
这位伯爵是被英格兰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女王勇士”(
Queen’s
)称号(
1590
年)的重臣,并于
1598
年为女王夺取了原
(
Earl
;对,这个
Leicester
就是今年,即
2016
年,击败曼联,曼城,阿森纳,切尔西,
Leicester
,而发音并不像中文很多网页上介绍的莱彻斯特,因为其中的“
ce
”是不发音的,
.
达德利(
Robert
)还是差得远。那位达德利伯爵是伊丽莎白一世在
Master
)后来官至枢密官
(
Privy
)
,
经常在仪式中担任类似王夫的角色,甚至直接受托代替女王出席仪式。
1585
年带兵助
Governor
)。此前还被伊丽莎白一世介绍给苏格兰女王作为王夫候选,并得到苏格兰女王同意,但其本人拒绝配合。
1588
年又带陆军参与了击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役
…
有点远了。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30 21:13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这位伯爵是被英格兰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女王勇士”(Queen’sChampion)称号(1590年)的重臣,并于1598年为女王夺取了原西班牙殖民地波多黎各的圣荷塞港。不过,虽然介绍说这位伯爵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宠臣”,但距离那位真正的“宠臣”,莱斯特伯爵 (Earlof Leicester;对,这个Leicester就是今年,即2016年,击败曼联,曼城,阿森纳,切尔西,利物浦等等豪门提前两轮获得英超联赛冠军的莱斯特城队的Leicester,而发音并不像中文很多网页上介绍的莱彻斯特,因为其中的“ce”是不发音的,英国很多地名都有这种现象,当地人约定俗成)罗伯特.达德利(RobertDudley1532-1588)还是差得远。那位达德利伯爵是伊丽莎白一世在伦敦塔里认识的“难友”,青梅竹马,后来的“绯闻男友”,多年的“候选王夫”,首个官职是王室“弼马温”(Masterof Horse)后来官至枢密官 (PrivyCouncilor),经常在仪式中担任类似王夫的角色,甚至直接受托代替女王出席仪式。1585年带兵助荷兰平叛,被封为荷兰总督(Governor)。此前还被伊丽莎白一世介绍给苏格兰女王作为王夫候选,并得到苏格兰女王同意,但其本人拒绝配合。1588年又带陆军参与了击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役…有点远了。
返回到这副盔甲吧,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装饰花纹。上面既有都铎王朝的红白玫瑰,又有法兰西王室的金色鸢尾,两者之间还有漂亮的“丝带”连接。看了介绍,都铎玫瑰自然不用多提,是玫瑰战争的成果;法兰西王室的金色鸢尾呢?是因为这为伯爵有法兰西血统吗?当然不是,即使有,也不可能用在这里。其实原因是因为当时的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王室纹章本身就含有金色鸢尾标记,如下图,起源是诺曼征服后,来自
cipher
)
,
原本是两个背靠背的
E
字,从中截取了一部分出来,就成了连接都铎玫瑰和金色鸢尾的“丝带”了。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30 21:14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返回到这副盔甲吧,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装饰花纹。上面既有都铎王朝的红白玫瑰,又有法兰西王室的金色鸢尾,两者之间还有漂亮的“丝带”连接。看了介绍,都铎玫瑰自然不用多提,是玫瑰战争的成果;法兰西王室的金色鸢尾呢?是因为这为伯爵有法兰西血统吗?当然不是,即使有,也不可能用在这里。其实原因是因为当时的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王室纹章本身就含有金色鸢尾标记,如下图,起源是诺曼征服后,来自法国诺曼公国的英格兰国王后来又自封为法国国王,并导致了英法百年战争,虽然实际并未同时统治两国,但把法国王室的标记实实在在加进了英格兰王室的纹章里,如图。最后,那些“丝带”则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密押(cipher),原本是两个背靠背的E字,从中截取了一部分出来,就成了连接都铎玫瑰和金色鸢尾的“丝带”了。[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看着都铎玫瑰和金色鸢尾,不禁想到无处不在的欧洲各王室的纹章和徽记,以及
有人分析说是因为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才会产生这种标示不同家族,领地的徽记,而中华大地早早进入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全国官僚由朝廷指派任命,谁敢打出自己的身份标识?但中华大地是合久必分,且分的时间并不比合的时间短,为何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也都没有出现这种徽记呢?又有人分析说这种徽记原先是打仗时便于识别用的,中原地区打仗,有现成的汉字标一个“魏”,“蜀”,“吴”,就行了;但日本也用汉字呀,为何织田就用只“木瓜”(有点象都铎玫瑰),丰臣就用“五七桐”,而德川不用“德”字要用“三叶葵”?据说是因为日本杂兵文化水平底,不认汉字,用个图案才分得清。这么说,中原古代的士兵文化水平一向很高,所以就能用汉字当战旗咯?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时至今日,欧美日各国各地各县各村甚至各餐馆小店,都有自己的标记,但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7-05 13:52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看着都铎玫瑰和金色鸢尾,不禁想到无处不在的欧洲各王室的纹章和徽记,以及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的各种“家纹”,为何“中华上国”历史上却没有产生过这些具有辨识,等级区分和装饰三重作用的符号系统呢? 有人分析说是因为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才会产生这种标示不同家族,领地的徽记,而中华大地早早进入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全国官僚由朝廷指派任命,谁敢打出自己的身份标识?但中华大地是合久必分,且分的时间并不比合的时间短,为何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也都没有出现这种徽记呢?又有人分析说这种徽记原先是打仗时便于识别用的,中原地区打仗,有现成的汉字标一个“魏”,“蜀”,“吴”,就行了;但日本也用汉字呀,为何织田就用只“木瓜”(有点象都铎玫瑰),丰臣就用“五七桐”,而德川不用“德”字要用“三叶葵”?据说是因为日本杂兵文化水平底,不认汉字,用个图案才分得清。这么说,中原古代的士兵文化水平一向很高,所以就能用汉字当战旗咯?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时至今日,欧美日各国各地各县各村甚至各餐馆小店,都有自己的标记,但中国却连各省都没有类似的标识,更别说县市了,可见文化差异之大。当然,一些与西方文化接轨的事物,比如大学和足球俱乐部,以及各种企业现在也渐渐都有了自己的徽记和商标,中国也把商标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来加以保护,说明这个世界毕竟是在走向融合。
如果说
16
世纪的英格兰重装骑士还装备覆盖全身的盔甲
,
那么
17
世纪
,
就是这些笨重累赘的金属外设走入历史。同时代的
诃德是当时骑士以及连同骑士的装备都迅速被时代遗忘的最好见证。在欧洲,取全身金属盔甲而代之是一种简化版或者说缩水版的“护喉甲”(
Gorget
),这个名字源自法语的“喉咙(
gorge
)”一词,并引申为缠绕在当时女性脖子上起装饰作用的丝带。在军事上,这种防护住身体最要害部位(颈部和胸部)的护甲是冷兵器时代必要的装备了。身体其余部分的金属盔甲则以牛皮代替,可以让战斗人员的行动更为敏捷。照片里是我这次参观时拍到的大都会博物馆展示的来自尼德兰地区的仪仗队所使用的护喉甲,花纹精美复杂。
回复
相关阅读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
1
3
当地热卖
当地玩乐
机票酒店
签证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实用干货攻略(更新完毕)
穷游兴趣小组
线上线下
欧洲
亚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后院
2004-2017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935号 京ICP证1406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