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版块
兴趣小组
穷游欧洲
穷游亚洲
穷游美洲
穷游大洋洲
穷游非洲
预订
搜索
双生黎巴嫩---贝鲁特的美丽与忧伤
双生黎巴嫩---贝鲁特的美丽与忧伤
10袋长老
精华
2014-07-15
33584人阅读
powered by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15 17:00
初入黎巴嫩
腓尼基人的海岸,迦太基人的港口,
初到
2013年年中
下了飞机,在passport control处的黎巴嫩军装小哥拿着我的护照问了一下旁边老成一点的上级后,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之前去过以色列吗?”已经想到了他们会抛出这个“终极问题”,所以也没惊慌的直接撒了个谎,果断说没有,现在想想,去年去以色列之前,在北京的以色列大使馆,签证官简直不能宅心仁厚更多,当时也问我相同的终极问题:“Will you go to the other part of Middle East?”当然会去了啊!所以就给了我另纸签证,护照上冰清玉洁什么也没留下。以色列签证绝对是一证在手,中东没有的节奏。
黎巴嫩小哥盖完入境章,我追问了一句,“要是去过以色列,是不是就来黎巴嫩了?”小哥说也不是,我就不能给你的护照上盖章了,只能给你个入境卡,而且你得等几天才能入境。总之就是麻烦很多的意思。“那我能从黎巴嫩去以色列吗?”我又加了一句,小哥被我逗笑了,没有奈何的摇摇头,“Definitely Not!”
下一站找能上网的sim卡去,之前在
出了机场门,潮热的气温迎面而来。一样迎面而来的是招揽生意的出租汽车司机们,有的说30美元有的是25美元,我坚持着20美元上了一辆破奔驰。一路上竟然看到了很多次
到酒店已经是下午的3点多了,暑气未消,但还是不想浪费了这半天,于是收拾齐整出门。我的工作是
学校依着海岸而建,上高下低,走到底便是地中海海岸。学校最大的建筑就是海岸旁边的体育馆和操场,红色的塑胶跑道和蓝天碧海以及地中海岸国家的特产夹竹桃相映成趣,不消说这一点就完败了DC总店的阴郁逼仄。熟悉的美国口音从经过的学生们口中传来,大家的打扮也是原汁原味的美国熊孩子范儿,偶尔才会见到包裹头巾的中东姑娘打扮,更多的则是热裤吊带。时值暑假,学校里学生不多,走到宿舍区才见更多的中东面孔的男生,慵懒的躺在树荫下的长椅上乘凉闲聊,走过的时候会不经意的朝你点头致意。
由于要找能用电脑上网的地方定机票,在学校旁边的Burger King向两个来吃饭的男生求助,问附近有没有网吧,于是三个人聊了起来,两个男生中一个是
话说回来,我接着和两个学生闲聊,他们告诉我其实现在绝大多数黎巴嫩人都宁愿留在外国,祖国黎巴嫩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度假的胜地。但就算这样却无损黎巴嫩人对祖国的感情以及对黎巴嫩人身份的认同,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黎巴嫩人和旁边邻国以色列的犹太人,还是有一点相像的,也可以说他们是流散世界的民族。有一种说法是,在世界上哪怕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你都可以找到黎巴嫩人,记得LP上有一句话,“不论你遇到哪一个黎巴嫩人,不论你来自什么样的国家,两个人攀谈几句之后,这个黎巴嫩人都会告诉你,他有一个叔叔,或者姑姑,或者兄弟姐妹,在你的国家生活打工”。虽然很多地方的人住在海外,但仍然为国家自豪,黎巴嫩虽然国内生产总值不高,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汇被从世界各地的银行中输血到国内的银行,也难怪这个既没有黑金石油,有没有广大国土的国家依然在中东富甲一方。
AUB本身是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又处在中东这个地方,周围或多或少都是穆斯林社区,但学校本身就没有那么强的宗教氛围,这几天也是美国大学,一直以来,AUB的建校基本原则就是要保持学术独立的地位,平衡学校在特殊地缘背景下和宗教,政治的关系。
可以想见,在宗教就是政治的国度要办一所独立自由的学术机构远比想象中困难,大学亦难免陷入黎巴嫩过去几十年的种种宗教政治冲突之中。故而不管怎样强调学校是一所独立的学术教育机构,AUB还是会被当地的伊斯兰教社区视为亲西方的势力,历史上在1984年时更有校长因此而被暗杀,到今天为止,虽然学校的学术成就和综合声誉,吸引了不少来自中东及西方国家的学生前来就读,但学校在“平衡”二字面前一直
AUB采用美国大学惯常采用的LiberalArt制度,着重本科教育。80%的学生来自黎巴嫩本土,当然,虽说是本土学生,但是大家很可能都是有外国国籍的二代“黎侨”,另有10%多一点来自其他的阿拉伯国家。学校一直强调开放和国际化,拒绝任何宗教或政治势力的压迫。举个例子来说几年之前曾有不同派别的学生在校园内发生打斗,学校随即将参与的学生悉数开除,在校园范围内,学校不允许挂上任何党派的旗帜或者政治领袖的肖像,但同时学校鼓励学生讨论政治关心时局:一方面既要对政治保持敏感另一方面又不要令情况失控,这是一种很小心的平衡。
我问两个孩子,将来毕业之后会留在黎巴嫩工作吗?两个人都表示,还是希望去看看另外的世界比如回美国或者去欧洲大陆。留在黎巴嫩机会很少,毕竟这里是一个弹丸小国。我也有问两个学生,学校里的中国学生有多少?他们告诉我来自中国的学生很少,我想毕竟中国的学生也不愿来到这个传说中的是非之地上学吧!
FourSeasons Beirut
2014
游艇会酒吧里遇见一位黎巴嫩当地老太太,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看世界杯,可能是家里雇佣着一个菲佣看孩子,所以老太太直接就问我这个东亚人,你是
夜幕低垂,独自一人走在黎巴嫩的贝鲁特,诡异矛盾的城市,一边是十几年内战外战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破烂都市,另一边却是赶
最后编辑于 2016-06-06 12:09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16 17:19
关于内战
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
此外,连年的巴以战事和数次中东战争,将40多万
1975年4月13日,巴勒斯坦游击队枪击了一座基督教教堂,打死4名长枪党(又译弗朗吉亚党,马龙派的政治组织)党员和数名平民。为了报复这一暴行,基督教长枪党采取了以牙还牙的措施,在当天伏击一辆载有26名巴勒斯坦人(包括游击队分子)的公共汽车,将其乘客全部杀害,由此引发黎巴嫩长达15年的内战。
一开始,人们觉得战事不会很久,毕竟过去几十年人们已经习惯了和平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但是不久,战火一路从南部以色列边境和北部
一开始基督教派民兵为主力的“政府军”的装备和训练优于伊斯兰军队,在战争初期稍占上风。但是接下来在叙利亚默许下,巴解组织正规部队“巴勒斯坦解放军”和“闪电”部队8000人同时从叙利亚境内开入黎巴嫩,对基督教派武装形成压倒优势,控制了黎大部地区。更背的是,黎巴嫩军队发生分裂,穆斯林官兵约6000人宣布成立“阿拉伯黎巴嫩军”,公开倒向伊斯兰教派,致使基督教派的力量大为削弱,黎政府面临解散。
两派角力,周围的国家纷纷站队喊打,就这样纷争一直持续到80年代,80年代的黎巴嫩仿佛一块烂肉,吸引着中东地区各派势力派来的苍蝇臭虫,腐烂越发像要向南部的以色列蔓延。另一边,以色列为了彻底解决黎巴嫩境内巴解组织的侵扰,出动军队6万余人,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大举入侵黎巴嫩,深入黎境约90公里,占领约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同年8月下旬,在以军包围下,巴勒斯坦武装力量1.2万人撤出贝鲁特,分散到周边8个阿拉伯国家。8月23日,基督教强硬派人物民兵司令巴沙尔•杰马耶勒当选总统,提出一切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解散所有教派武装、建立统一的政府军和实行全国和解等项主张,遭到叙利亚和伊斯兰教派强烈反对。9月14日,巴沙尔•杰马耶勒被炸身死。暗杀他的凶手事后被查明是叙利亚特工,但是时任以色列总统的沙龙当时却指责巴勒斯坦人为凶手。为了报复这一行为,1982年9月16至18日,在以色列军队的开道默许下,基督教军队进入贝鲁特西区的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死亡人数一说几百人,也有说三万人。虽然真正下手的基督教军队,但是以色列军队却成了谴责的对象,毕竟当时这块地方是由他们占领的。还记得几年前在
整个80年代,巴解组织,叙利亚,以色列,美国,法国,苏联,联合国,中东小伙伴们的势力在整个黎巴嫩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到1990年末
想想看,这一辈
最后编辑于 2016-06-06 12:08
回复
4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18 22:41
楼主写得不错,离开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19 23:57
回复
ruxinxuan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20 01:19
贝鲁特的故事
本来来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旅行团,每个人都太有故事。
从澳大利亚来的老奶奶今年已经快70岁了,50年前在澳大利亚遇到了她的老公,对她来说,贝鲁特就是豆蔻年华时的甜美的蜜月圣地,那个说法语的阿拉伯小伙向她求婚的海岸,现在依旧蜿蜒在鸽子岩的旁边,但是斯人已逝,丈夫去世后她每隔几年就回来这里,看着贝鲁特从中东的
“你从哪里来?”
“
“你呢?”
“巴勒斯坦。“
“哦,巴勒斯坦哪里呢?”
“拉姆安拉。”
“我也去过那里,去年去
“不不不,我们最大的城市是
她独身一人来贝鲁特学习酒店管理,对她来说,贝鲁特是比
从DC来的黎巴嫩女人
“我仿佛还认识一些这里的地方,当年我12岁…”
离开贝鲁特的时候,绿线两边已经是枪林弹雨,全家人辗转逃亡到
从
“我是亚美尼亚人,当年
最后编辑于 2016-06-06 12:11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20 02:09
阿拉伯的巴黎女人
我们的导游,
Nicole
阿拉伯语才是她的母语,她宁愿生活在这里,哪怕内
X
“我在战争中失去了四栋房子,三只狗,五只猫,一个老公,可我现在还住在山上。”她的声音里没有忧伤,却有一种自豪的倔强,我突然想起了那个独自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的法国母亲,而眼前的这个中年女子,可能就是中东版的杜拉斯吧,这里不是
X
Nicole
Nicole
X
最后编辑于 2016-06-06 12:11
回复
1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20 15:36
回复
4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20 19:21
回复 4# zing1004
回复
4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20 19:31
旅行中遇到的人更加让你对一个地方产生特殊的记忆,,呵呵,可惜上次没去仆舍里,没看到心心念念的雪松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23 22:14
回复
ruxinxuan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23 22:30
关于雪松
雪松是黎巴嫩的国树。分布于黎巴嫩、西
ruxinxuan
8楼
迪拜上班,要回国了,就去那边看地中海了,挺喜欢黎国的调调,,回来半年了,又想念中东了,不知下次什么时候再去了,,,,,
举报
回复
8楼 @
ruxinxuan
ruxinxuan
9楼
举报
回复
9楼 @
ruxinxuan
zing1004
10楼
位于
科扎雅圣地坐落在科扎雅圣谷中,最早始建于公元前12世纪,尽管那时还没有基督教,但是此地已经有隐士避世灵修于此了。现在这里有一座为了纪念基督教圣徒圣
最后编辑于 2016-06-06 12:12
回复
版主
发表于 2014-07-25 02:49
继续加油 。。lz在生活在
回复
10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27 18:25
回复
苏苏环球流浪记
回复
版主
发表于 2014-07-31 22:11
还不更新 你在到处埋坑哦。。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4-07-31 23:19
LZ,我926就要去
回复
相关阅读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
1
3
当地热卖
当地玩乐
机票酒店
签证
双生黎巴嫩---贝鲁特的美丽与忧伤
穷游兴趣小组
线上线下
欧洲
亚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后院
2004-2017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935号 京ICP证1406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