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版块
兴趣小组
穷游欧洲
穷游亚洲
穷游美洲
穷游大洋洲
穷游非洲
预订
搜索
及
横跨亚欧非 从伊朗德黑兰到埃及赫尔格达 60天6国行摄之旅(海量美图+15万字游记 全文完)
及
横跨亚欧非 从伊朗德黑兰到埃及赫尔格达 60天6国行摄之旅(海量美图+15万字游记 全文完)
8袋长老
精华
2015-08-23
29860人阅读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8-23 11:52
总路线:
——
——卡拉巴赫
——
——
——
前言
距离上一趟旅行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去年从
这趟旅行历时共60天,走过除
俗话说得好,旅行难,写游记更难。身患强迫症和拖延症这人类两大绝症的我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敲完这篇游记,所以决定先挖坑放点图勾引观众:
伊朗 波斯帝国与伊斯兰之光
亚美尼亚 外高加索的遗珠
卡拉巴赫 战争与和平
格鲁吉亚 欧亚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 东西文化的桥梁
埃及 古文明与阿拉伯继承者
PS:游记全文更新完毕。对于再次成为上班狗的我来说,一年敲15万字修过千张图实在不容易,好在最后没有烂尾。之后或者会不定期更新一些实用信息,亦欢迎大家留言提问:) 我的微博ID:
PPS:我间隔年的第二篇游记《穿越
最后编辑于 2016-11-18 10:54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8-23 11:53
游记目录(正文共30篇 外加1篇后记 点击跳转):
最后编辑于 2016-06-29 09:07
回复
1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8-23 21:44
期待更新
回复
新进弟子
发表于 2015-08-24 10:21
值得期待啊。。
回复
1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8-31 09:11
相片拍的
回复
管理员
发表于 2015-09-01 18:35
美图呀!
回复
2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9-01 19:16
我的天,图太美了!每一张都可以做明信片了!楼主快更新!!~
回复
新进弟子
发表于 2015-09-01 19:26
占楼。。。拍的太美了,想知道费用多少
回复
1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9-01 21:27
等更新!楼主为啥从乌鲁木齐进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9-02 10:39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美图呀!
谢谢大秘~~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9-02 10:41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等更新!楼主为啥从乌鲁木齐进德黑兰?
因为……广州出发没直飞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9-02 11:05
一、中国-乌鲁木齐——延误的惊喜
我们这趟旅程之所以从新疆乌鲁木齐开始就如标题所说实属意外。我两年前的规划是在新疆小转一圈后就直接飞到
Day1 6月10日
出发时的这星期适逢台风天。上午我们便早早地来到机场,怀着兴奋+忐忑的心情领了登机牌过了安检进入了候机厅,毕竟从没试过离家这么久,心情确实有点复杂。临近登机时被告知航班晚点了。我看了看窗外正午时比包公的脸还黑的天色,心里暗暗念叨着“很有出师未捷身先死赶脚嘛”。一个多小时过后,广播通知我们可以登机了,未料上机坐下以后天气又转差,结果又是无了期的等待。呆坐了又一个多小时过后,空姐为安抚乘客情绪和我的肚子开始派发飞机餐,这时机长竟然突然宣布准备起飞了,于是人生第一次边起飞边吃饭的经历就这样献给南航了。
临近降落时在飞机上意外地看到连绵的天山山脉。
坐我们旁边的是位来自乌鲁木齐的老伯伯,他和老伴的座位隔了几行,百无聊赖的他便一直充当我们在机上的导游,不停地向我介绍飞机经过的地方。我也顺势向他打听新疆其他地方的安全状况,他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不乱跑的话袭击之类的基本没我们什么事。飞机降落时已经九点多了,乌鲁木齐这边刚好日落完。改签好机票以后我们便随着南航的车到酒店洗洗睡了。
Day2 6月11日 中国-乌鲁木齐
今天早上上网看新闻才知道,昨天
新疆的旅游资源
红山公园距离我们的酒店有一段距离,走一段路坐上巴士摇摇曳曳近三十个站后才到达。一路上看到不少有民族特色的物件,馕便是其中的表表者,当时我们还打趣说不如买几块尝尝鲜兼作午饭,殊不知之后我们在伊朗几乎到了吃馕即吐的地步。
红山公园顾名思义是建在一座叫“红山”的山上的公园,而红山则得名于其赭红色的沙砾岩,因此红山公园就类别来说应属于山体公园。关于红山的形成有一说,相传远古时代在不远的天池窜出一条赤色巨龙,西王母应声而追,一直追到现今红山之处时便将玉簪化作宝剑将其拦腰斩断。而被斩断的两截龙体分别形成了今天的雅玛里克山和红山,宝剑则变成了乌鲁木齐河。传说归传说,听听就好了,反正我是没看出红山哪里像断了腰的龙。
红山公园是免费开放的,经过一轮安检进入公园后,我们便奔向园区的最高处远眺楼。中间要爬过数百级的楼梯,大家都三步一歇十步一坐,不禁感叹出来工作后身体实在不如从前了。
远眺楼是红山最高处,也是可以俯瞰乌鲁木齐城区的最佳地点之一。
我在旅行时喜欢每到一个城市都找一个可以俯瞰的制高点,这也是我选择把短短的半天花在红山公园的原因。说实话这趟旅程的第一次登高远眺令我有一丁点失望,整个中国千城一貌的城市规划让我无法辨认出这就是新疆乌鲁木齐,眼前的城市景观有一种“放之国内任何城市皆可”的感觉。也罢,反正来过。
下楼以后,我们绕到远眺楼后面的红山塔。虽然关于红山的传说传到远古时代,但其实红山公园严格来说是解放后才成形的,因此园内的所有建筑都十分新净,没有一丝历史痕迹,惟独这座建于清朝的红山塔。
广州有新旧八景,乌鲁木齐也一样。当太阳西斜时,红山塔所在的赭红色的沙砾岩红光四射,这时红山塔的影子也被夕阳拉长,这也是乌鲁木齐旧八景中的“塔映夕阳”。
这么一个宝塔矗立在悬崖峭壁上自然是有一段历史。据说1785年至1786年,连续两年乌鲁木齐河洪水泛滥,当时迷信的人们认为这是当时从天池飞来被西王母斩断于此并化作雅玛里克山和红山的断龙造反所致,并称若任由它们继续蠕动至合拢的话,乌鲁木齐就会变成一片汪洋泽国。当时的乌鲁木齐都统为治理水患,在红山山顶上建了一座高10余米的九级青灰色的镇龙宝塔,也就是今天的红山塔。
今天并不是周末,来参观宝塔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可见其在乌鲁木齐的地位。其实红山山顶曾是清代祭祀大典的场所,因此亦不止得红山塔一历史建筑,但可惜的是,诸如玉皇庙、北斗宫、地藏宫等建筑皆因战乱而被毁,因此历经200余年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的红山塔尤显珍贵。
参观完红山塔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本来打算坐缆车下山,想想身上盘川不多就咬咬牙走下去了。南航的班车6点半到酒店接我们到机场,还有两个多小时怎么打发?毫无疑问当然是找吃的。吃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驰名中国各个大中小城市并且为新疆袋盐多年的新疆大盘鸡!
我们在经过一条集中了比较多餐馆的小街下了车,随机找了一家看上去比较顺眼的进去。我在广州也吃过全国著名连锁餐饮店“兰州拉面”的大盘鸡,盘是大的没错,但盘里装着的基本上不是鸡而是青椒洋葱和薯仔。但新疆这边完全不同,偌大的盘子里装着的是如假包换的鸡肉。鸡肉滑而入味,微麻但不算太辣,再将酱汁伴饭吃,简直人间美味。一般来说我在外旅行都不会吃太重口味,以防菊花着火,但这大盘鸡实在令我欲罢不能,三两下手势就清盘了。
饭毕搭巴士返回酒店,刚好到机场的班车也来了,我们在乌鲁木齐短短的半日游也就结束了。因为时间太短所以我对这里的了解也十分浅显,就我所见乌鲁木齐还算是比较安全的,进入红山公园有安检,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警察也明显较多,甚至我还看到有坦克车,人们也比较热情。袭击什么的依然是偶发性事件,发生了真的是没办法,了解清楚周边环境注意防范保护好自己就是了。而乌鲁木齐市区的看点乏善可陈,只有红山公园能稍稍勾起我兴趣,虽然景致一般,但好在远眺楼五块钱的门票也不贵,顺道一来还是不错的选择。
下一篇正式开始国外的行程,总算无惊无险进入伊朗了。
最后编辑于 2016-06-06 10:17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9-02 12:05
二、伊朗-卡尚——古村落与传统庭院
关于伊朗的历史,恐怕我盖几层楼都不足以叙述完,下面我就简单梳理一下吧。历史上伊朗曾出现多个王朝及重要时期,其中最早的要数公元前3200年于底格里斯河东面建国的埃兰王国。公元前639年,埃兰王国被来自西亚的亚述人所灭。与此同时,来自中亚印欧人种雅利安人的一支南下至伊朗,其间与伊朗高原土著居民融合同化,逐渐形成米底部落,而部落中的“混血儿”就成了伊朗人的主体——波斯人。起初,米底各部落十分分散,随着亚述帝国的入侵,米底各部落逐渐走向联合,从而建立起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米底王国。
此时虽然伊朗已建国,但其国内部落仍较分散,米底王国在如今伊朗的北部,其他部落则在南部。公元前585年,米底王国的最后一任国王继位,他把女儿下嫁给波斯贵族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冈比西斯一世,并诞下王子,他就是后来的居鲁士大帝。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兵叛变,三年后将米底王国灭掉,并建立起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启了短暂的古波斯帝国时代。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力在继任者大流士二世统治时期到达了顶峰,其疆土东起帕米尔高原、南抵
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死后,马其顿帝国即陷入四分五裂状态,但仍相继建立起塞琉西王国(
公元651年,阿拉伯人入侵波斯,萨珊王朝被新兴的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击溃,伊斯兰教亦迅速代替了琐罗亚斯德教。公元750年,阿
1925年建立的巴列维王朝是这片土地上的最后一任王朝,期间国名正式定为伊朗。巴列维执政期间,一方面其实行的独裁统治令民众颇有不满,一些举措亦加剧贫富悬殊。另一方面,当时伊朗的世俗化程度亦到达新高度,不但能在海边看到泳衣泳裤比基尼等着装,还能在国内欣赏到西方电影及音乐,政府亦倡导西式服装,鼓励青年外出留学。然而这一系列的独裁和世俗化措施却引起主张建立以伊斯兰戒律为主体的政权、当时伊斯兰教什叶派领袖霍梅尼的不满。1964年巴列维国王将霍梅尼驱逐出境,霍梅尼在境外流亡期间依然坚持指挥反抗活动。1979年,霍梅尼在
霍梅尼上台后,以将伊朗打造成为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为目标,极力去世俗化。最明显的几点是在伊朗境内无论是游客还是本国居民,妇女需要包裹头部,男性需要穿着有袖衣和长裤,禁酒,禁止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电视电台报纸等在国内传播。长期的经济制裁以及后来的两伊战争,使得霍梅尼上任后的伊朗在各方面较之前都显示出较大的倒退迹象。
所幸的是,霍梅尼归西、其助手哈梅内继任后,伊朗呈现出的是和平、开放的态势。最具突破性的一样是7月中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伊朗承诺绝不发展核武,西方将解除对其制裁。除此以外
梳理到最后越看越像总结语,说这么多后面总结时都不知道该说啥了,还是继续游记吧。
Day2 6月11日 伊朗-德黑兰
傍晚来到乌鲁木齐机场,太阳才刚准备下山。在换登机牌时被一堆
飞机准点降落在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下飞机时我有意地扫了一下周围的人,发现中国同胞不多,基本都是到当地工作的。找不到同伴拼出
盖好章入境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幸好传说中入境工作人员效率低这个情况并没有出现在我身上。麻利地拿了行李后我们上二楼的出发大厅找到了机场唯一一家换汇店,当晚店里给出的汇率1USD=33100里亚尔RIAL,汇率也不算太差,于是当机立断换了200美金。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出机场找出
出
Day2 6月12日 伊朗-
前面唠唠叨叨了几千字,估计再不放图的话很多朋友都要把网页叉掉了。请大家手下留情,图来了。
今天是周五,是伊斯兰国家的周末。街上人烟稀少,连旅馆所在的平时熙熙攘攘的汽车配件一条街也难得清净。很奇怪在国内周末人们都往外跑而在这里人们却往里待。吃完早餐后背上所有行李出发坐地铁,今天赶去一个小城市,卡尚。Lonely Planet上对卡尚的描述是“低调的城市”。的确,位于嘈杂的德黑兰和传统旅游城市
首都德黑兰是大城市,光是长途汽车站就有4个,去往卡尚的汽车从南站发车,刚好有地铁直达车站。第一次在中东坐地铁,感觉还是有点小紧张。伊朗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有建造地铁的计划,但随后发生的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使计划一度搁置,直至2005年才在中国的援建下顺利完工。德黑兰地铁分男女车厢,女士可以到男士车厢,反之则不行。我和女友进入了男士车厢,周边的人立即盯着我们看。本来中国人在伊朗就十分受注视,况且还是背着大行李进入男士车厢的中国情侣。虽然可以感受到他们没有恶意,但还是被盯得直发毛。
到达南站所在的Terminal-e Jonub站,出站后没走几步便看到有许多吆喝着目的地揽客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个过来问我们是不是去卡尚,我们点了点头,然后他领我们上了一架VIP大巴,我们就糊里糊涂地就坐下了心想这不会是野鸡车吧。后来发现伊朗各城市的客运站基本有工作人员揽客现象,似乎是运营的公司比较多、竞争激烈所致。
在伊朗坐大巴简直是享受,便宜、豪华是我对其最大的印象。从德黑兰到卡尚3个来小时,车费30块人民币不到。车是VIP大巴,一排三个位置,宽敞得不行,而且车上还发吃的发喝的,在伊朗游一圈下来能省下不少午饭钱。比起
顺利到
Noghli House是由老宅改建的,中部的庭院十分舒服。
在房间稍事休息之后我们就出门闲逛了。按照计划我们会在卡尚待两天,鉴于旅店给出的包车到
Masjed-e Agha Bozorg没有什么惊天地的历史,看上去也比较新。据说前门上的门钉数与古兰经的节数相同。
进门后看到的第一个穹顶,虽然论纹饰的复杂和精美程度无法与我后来在伊斯法罕看到的相提并论,但对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清真寺的我们来说还是有不少惊喜。
在进门处远望清真寺主体。Masjed-e Agha Bozorg似乎不讲究建筑的精细程度,反而是更注重整体的对称感。从正门,到主体,再到内里下沉式的大院,无不采用对称的设计风格,感觉这样讲究对称的建筑十分对得上我口味。
绕过下沉式庭院后看到的穹顶。看上去十分朴素没什么亮点,但后来想想算是我在伊朗看到过的最简单没有纹饰的穹顶了。
参观完准备走出大路时,一大叔上来和我们搭讪,问我们找到住宿没有。我本来本能地对英语讲得顺溜得不行的还主动前来搭讪的人持有戒心,但想到我们的住处实在超出预算不少便试探性地问了问价,听到大叔答曰20美金就有带独卫带阳台的两房大单间后我立刻喜出望外。大叔爽快地带我们看房后我也爽快地决定明天将大本营转移至此,并一同谈妥明天包车到奥比扬奈事宜。
搞定明天的安排以后我们继续沿主干道逛,上面提到过周五周六这两天是伊朗的休息日,相当于我们的周六周日。整条街上人烟稀少,少到什么一种状况?看下图就知道了。
街上店铺大门紧闭,基本上看不到有活着移动的车,偶尔看到几个当地人也行色匆匆,整个感觉就是安静得像死城一样。
走着走着就拐进Alavi St。前面说过卡尚另一吸引我的地方是这里众多的传统老宅,而这些传统老宅大都位于Alavi St上。不过这是明天的任务,适逢下午茶时间,摆在眼前的任务当然是要趁机试一下臭名远播的伊朗酸奶。
刚进入这家小巷中的茶室后眼前有一种眩目的感觉。太精致美丽了吧!同样下沉的庭院、喷水池、摇曳的树叶、传统的座椅及地毯,加上不断循环的波斯音乐,整一环境用风情万种来形容毫不为过。这地方若是放在国内,绝对是年轻人装逼的好去处。
茶室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客人一进门服务生先询问是哪国人,等客人坐下以后便把相应的国旗放在该客人的椅子上。于是乎人多的时候,这里俨然是在开联合国大会的模样。坐下以后,我随机点了个original yoghourt,倒不贵,人民币两块左右。
我是一个不太信邪的人,越多人情真意切地说不要尝,我越是想试。但当服务生把这盘东
除却那碗我自己主动作死的酸奶以外,我对这里的评价还是相当不错的。幽雅的环境,别致的音乐,令人十分放松。离开时看到有人在玩游戏,这种棋盘游戏在中东和外高加索地区十分流行,似乎是要兼备运气与技术。
走出茶室以后我翻了翻Lonely Planet,发现离这里不远有一个古
城墙附近遇到两个有点囧的熊孩子。
今天闲逛时发现住处附近有家PIZZA店,决定前往试试。一般来说我出门在外在没完全找准节奏时都会用炒饭炒面啊PIZZA啊
晚上步行回旅店,步行到门前的巷子里时遭遇到一家当地人驱车突袭。他们在我们面前一个漂移后一男一妇女兴冲冲地下车向我们走来,起初我以为是要来打劫的,后来母亲指了指我的相机又指了指她的家人,才明白原来是来求合照的。拍完一轮以后他们照片也不看就上车吹着口哨欢快地离去了。第一次有当明星的感觉呵呵~
Day3 6月13日 伊朗-卡尚、奥比扬奈
早上起来吃完早餐后便收拾好行李,一出门就看到昨天大叔的儿子Mustafa开着车在门口等我们。顺便说一下,中东这边的男人自我介绍时大都是用Mustafa、Ali、Muhammad这三个名字,这就使得我们单单在伊朗就认识了4个Mustafa、3个Ali……
新旅店位置比之前的更好,而且超级超级超级大,目测150个方不止,不要说翻跟斗,围一大圈踢毽子也行。虽然水冷空调的噪音大了点,但毕竟20美金,怎样也觉得舒坦。放下行李后,Mustafa就带我们去奥比扬奈村了。
我之所以选择在卡尚停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奥比扬奈村,两年前在TVB的《走过烽火大地》中第一次看到这个古村落我就深深记住了。奥比扬奈村是波斯古村落的一个代表,距今至少也有1500年了。古村依山而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与世隔绝,也因此保留了不少原始的波斯文化。村内满布高低错落的古老红泥砖房,各种曲折陡峭的小巷相互交错。住在古村里的老人家依旧讲已经基本消失了的古波斯语。虽然现在奥比扬奈村已经慢慢沦为景点,村中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只剩下少数老人家在村里卖卖头巾和纪念品度日,但我个人觉得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车开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到达村口,Mustafa下车带我们游览古村。
一进村Mustafa就指着这过道顶说这和拜火教有关系,至于有什么关系呢……咳咳,抱歉专有名词太多我听不太懂。
古老红泥砖屋是奥比扬奈村的一大特色,虽然看上去破破旧旧的,也不知道内里居住条件怎样,但在晴好天气时这些老屋还是十分上镜的。
古村里有很多有不同特色的门锁,要开门也要费一番工夫。
前面也说到,村中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所以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家。其中绝大多数老人不但会说古波斯语,他们的着装也很有特点。在伊朗,部分女性戴的是黑色的头巾,有些甚至黑头巾加黑袍,大城市里的或者年轻时髦一些的女性则会戴一些颜色艳丽的头巾,而奥比扬奈村的老太太大多都戴这种白底红花的头巾。这也成了这个古村的独特标记,女友在这里买了一条花头巾,之后在
Mustafa带我们爬上屋顶,眼前风景十分开阔。奥比扬奈村横跨Karkas山山谷,因此村里夏季凉爽舒适,但不好的地方就是冬天太冷了。
这些在屋顶上突出来的像包子一样的据说是通风口,可以收集自然风送到屋里。至于工作原理,Mustafa也摆摆手说不清楚。
这种门环也是伊朗老房子的一种特色。一般门外都会有两个门环,左边细长型,右边圆环型,不同的设计使得它们在撞击木门时能发出不同的响声。来访者若是男士的话就要敲左边细长型,女士就要敲右边圆环型。如果是一男一女来访的话一般是男士作主导。这样的话屋里的人只要停敲门声就能分辨出来者是男或是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好让独自在家的女士对来客有所准备。
建在山谷中的奥比扬奈村村内小路曲折交织,而且高低起伏,有点像广州旧城的巷子,如果不是有Mustafa带路的话真不知道该往哪走。
村里种有不少果树,我们几个一边走一边摘一边吃,吃到最后女友还在包里拿出头巾接着我们从树上摇下来的树莓。送进口中,每一颗都甜入心扉。
我们在村里走得差不多,Mustafa带我们爬上古村对面的山腰上看奥比扬奈的全景。
奥比扬奈村位于山谷,周边自然是群山环绕了,不过这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没有一丁点绿色,典型的中东景观。期间遇到了来这边边旅行边等着和女友汇合的
不同于一些惊为天人或者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地方,奥比扬奈村古老、宁静、舒适,它藏在山谷中与世隔绝,但亦正因这种阻隔才能让我们接触到古波斯语、老房子以及朴素的花头巾。
再次回到村中,遇到一只越狱成功的喵星人,名副其实的波斯猫啊。
回到卡尚刚好是午饭时间,Mustafa带我们到一个专门吃烤肉的小店,我点了一个烤鸡肉饭。伊朗这边的烤肉不同于我们平常在国内吃的烤肉,这里喜欢把肉烤得干巴巴的,一点水分也没有,然后就着馕吃。第一次吃还好,第二次吃我就已经受不了,在如此干燥的地方用烤肉干就着干大饼吃实在是煎熬。
席间我们和Mustafa聊了不少中国和伊朗的生活习惯,其中最令我羡慕的当然是他们可以娶多个老婆哈哈。在伊斯兰规条下,伊朗对国内女士特别是未婚女人要求特别严格,不但不准随便约会,还不能在公众场合与男性拉手,未婚男女若要共处一室的话需要有家长陪同。因此在街上看到有拉手的情侣的话他们一定已婚了的。婚姻上伊朗奉行一夫多妻制,但恋爱时除了男士可以约会多位女士外,反过来女士亦可以约会多位男士。我问Mustafa你有多少个女友,他耸耸肩说了句才两个。我说难道你还嫌少啊?然后他一脸坏笑地教了我一些怎样一人同时hold住俩女孩的技巧,为免引起公愤我就把这些技巧私藏不在这里公开啦。
完成了较远的奥比扬奈村,与Mustafa暂别后,下午我们就在
整个浴室最精华的应当是进门后看到的这个主室,浓浓的什叶派伊斯兰风格。中间有一个小小喷水池,四周墙壁和立柱上都雕刻有纷繁复杂的几何图纹。
穹顶上翡翠绿色与米黄色瓷砖组成的精细的图案在自然光的映衬下也是美翻了。
可惜这里早已失去浴室的功能,不然的话我一定会尝试一下传统浸浴。
登上艾哈迈德苏丹浴室的楼顶能看到卡尚全城的屋顶,但浴室的屋顶本身也十分有特色,密密麻麻的光塔像是曾经被外星人光顾过。
从浴室出来,穿过一段蜿蜒曲折的小巷找到
塔巴塔巴依庭院据说建于19世纪末,顾名思义是一名名为塔巴塔巴依的商人的府邸。整个庭院以奶白奶黄色为基调,无处不在的雕花使得整座建筑气势非凡。
拉近点看,压在头顶上的浮雕其精致和复杂程度一下子就把半小时前的艾哈迈德苏丹浴室给碾压过去了,不得不感叹当时的工匠技艺超群。
进入庭院会经过几间镶有彩色玻璃的房间,下午太阳西斜时,各色玻璃在太阳照射下在房间内部打下大小颜色不一的色块,整个房间仿佛沐浴在五颜六色当中,十分梦幻。
塔巴塔巴依庭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家族成员内部住所、用以招待客人的外部区域以及佣人区,非常讲究。三个区域均围绕着这个有喷水池的方形中央庭院。
登上二楼近距离看各类雕花装饰,实在令人眼花缭乱。
塔巴塔巴依宅院实在是太精美了,出来以后还感觉意犹未尽。之后又去了几家传统庭院,感觉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平平无奇没什么亮点,与艾哈迈德苏丹浴室和塔巴塔巴依庭院相差几个马位。
看到最后我觉得越看越疲劳了。今天是星期六,虽然这边的休息日是星期五六,但一般来说城市里的巴扎只在星期五关门休息,星期六照常开放。所以我们就决定不再在庭院中流连,到巴扎里走一趟。
穿过巴扎内横七竖八的巷子来到古商队旅馆Khan Amin al-Dowleh Timche,入口出毫不起眼内里却别有洞天。四周两层高的古驿站建筑以及巨大的穹顶简直把我看醉了。
穹顶上重复而又线条感强烈的如蜂窝状的纹饰非常震撼人眼球,而且穹顶本身也具有通风和采光的功能,可谓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再来看另一侧的穹顶,与刚才的用蓝色作为主色的穹顶不同,这边的纹饰采用黑白两色,但在附近店铺灯光的映照下美得诡异。
穹顶下以前是商队的旅馆,现在则变成了买卖地毯、各种旧器皿等等的商铺。我本身钟爱有年代感的旧物,而商铺老板也乐得让人拍照,于是我也毫不客气地把这里的古旧物品全部扫了遍,当然了不是用钱包而是用眼睛和相机扫,虽然我对每一样都有兴趣,但旅途长不宜负重太多。
期间认识了两个好基友请我们喝茶,算是第一次正式地喝伊朗红茶,没有想像中苦涩。交谈中知道他们都叫Muhammad(对,两个都是,接下来还会认识到不少Muhammad、Ali、Mustafa),他们都是军人,现在休假才回来卡尚这边。说起军人,在伊朗的头几天我们认识的男性绝大多数都说自己是军人。起初我们以为自己如此牛掰搭上的都是兵哥哥,但后来忘了是哪个Ali跟我说其实伊朗虽然不是强制服兵役,但也不像中国那样可以选择。如果男性到法定年龄后没有当够两年兵的,不但申请驾照和护照有困难,甚至连结婚也成问题。这种变相要求在天朝见得多,想不到伊朗这边也流行。因此也难怪我们认识的几乎每个伊朗男人都说自己是军人。
在卡尚待了两天,虽然对旅行者来说这里的名气不及设拉子和伊斯法罕,专程来的人也不多(后面我遇到的几拨同胞表示压根就没听过卡尚),但正因如此这里保留了小城特有的慢节奏和安静舒适,人们也比其他传统旅游城市更加热情友好。况且这里的各种精美的传统庭院和独具特色的巴扎,以及与世隔绝的奥比扬奈古村都十分值得一看,我们在这里度过充实的两天,也在这里开始了我们的中东之旅。而明天我们将动身前往拥有“半个天下”美誉的城市,伊斯法罕。
最后编辑于 2016-07-14 09:50
回复
1袋长老
发表于 2015-09-03 14:15
神秘又美丽的
回复
新进弟子
发表于 2015-09-04 12:08
花费什么的都没写
回复
相关阅读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
1
3
当地热卖
当地玩乐
机票酒店
签证
横跨亚欧非 从伊朗德黑兰到埃及赫尔格达 60天6国行摄之旅(海量美图+15万字游记 全文完)
穷游兴趣小组
线上线下
欧洲
亚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后院
2004-2017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935号 京ICP证1406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