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版块
兴趣小组
穷游欧洲
穷游亚洲
穷游美洲
穷游大洋洲
穷游非洲
预订
搜索
及
及
【丝路之央】——波斯时之砂(全文完:马什哈德、卡尚、伊斯法罕、亚茲德、波斯波利斯、设拉子、大不里士、德黑兰)
及
及
【丝路之央】——波斯时之砂(全文完:马什哈德、卡尚、伊斯法罕、亚茲德、波斯波利斯、设拉子、大不里士、德黑兰)
8袋长老
精华
2016-06-13
29276人阅读
powered by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13 22:30
丝路之央(游记部分)
(序)时之砂
汉元狩四年,天子刘彻纳张骞言,拜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汉王朝已经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战略优势,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即将完成封狼居胥的伟业。与张骞同行的还有持符节的副使多人,分别前往西域诸国,延及于阗、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南至身毒,西至安息,自此打通了古代的丝绸之路。此时的安息,也就是帕提亚帝国正值鼎盛时期,借助丝绸之路成为了汉朝与
自从两年前有了丝绸之路的旅行计划之后,伊朗自然成了心中始终惦记着的重要目的地。这里不仅是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桥梁,也是西域唯一一个可以与中华文明相提并论的辉煌文明。如果说在中亚的历史中还能处处找到华夏文明的影子的话,那么波斯就是彻头彻尾的异域了——同样悠久的辉煌历史、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波斯帝国传统与伊斯兰教文化的微妙融合,组成了一幅神秘而又迷人的画卷。于是在间隔两年分别走完了甘肃河西走廊和中亚河中地区之后,下一站只能是波斯,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抵达
()
最后编辑于 2016-11-23 20:16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13 22:32
(一)殉道者之地
抵达
这对我来说就成了一个尴尬的巧合。这里的宗教节日不比国内人头攒动的大小长假,而是真正的休息日,不仅银行歇业,大多数场所均不开门。我原打算在德黑兰先停留一天,却一下子陷入无处可去的窘境(事后才知道博物馆和
(在马什哈德第二天傍晚再次回到圣陵拍的日景,夕阳下的广场特别好看)
之所以说当机立断,是因为当天飞往马什哈德的
飞机着陆以后,为了
(图斯离马什哈德近一些,包车大约两小时多一些,因此在马什哈德的第二天去参观了菲尔多西墓)
(中间这座石制宫殿就是菲尔多西墓)
(墓区本身也是一座大公园)
(在墓旁拍下了一个熟睡的伊朗婴儿,父母推着孩子专程来缅怀这位伟大诗人)
对现代的呼罗珊而言,除了马什哈德的圣陵外,还有一件瞩目的珍宝,那就是藏红花。全世界最好的藏红花来自波斯,而全波斯最顶级的藏红花则产自呼罗珊省。在马什哈德中心的礼萨大街上到处都有贩卖藏红花的商铺,不仅比别的地方便宜,品质也更为上佳。此外贩卖鹰嘴豆、葡萄干等干果的食品店也比比皆是。还有一些各色零食,譬如一种加入了各种坚果的、味道古怪的冰淇淋;还有一种像油条一样的小吃,外面裹了一层厚厚的糖浆,但相比伊朗人齁甜的口味来,已经算得上清甜可口了。
但来到此地最重要的目的地还是圣陵。走进圣陵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而朝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人们正在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占地四百亩的城中之城。圣陵内部张灯结彩,恍惚中有种灯会的感觉。按照这边的管理规例,相机是不能带入圣陵的,但是手机能够被默许。那些摩肩擦踵的信徒们也纷纷拿出手机互相拍照或者录影,但更多的人跪坐在地毯上进行着祈祷。圣陵占地巨大,室外一共有七个庭院,还有一大堆博物馆、圆顶宫殿和清真寺,在人头攒动的夜色中根本无法辨清方向,只能跟着人群盲目地穿梭,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走入宫殿内部的话又是另一番情形。倘若把全伊朗最雄伟壮观、最奢华瑰丽的建筑排一个座次,圣陵毫无疑问将排在榜单的第一位——信徒们的慷慨捐赠造就了这个当代伊朗的国家奇观。如果说那些斑斓的瓷砖还只是伊斯兰世界随处可见的象征(尽管如此,其规模依然足以让人叹为观止),那么嵌满玻璃镜片的墙面穹顶和巨大的水晶吊灯则让人顿觉词穷。也许在信徒眼中,彼岸的天堂正是如此光明绚烂。而金顶清真寺更是圣陵区那皇冠上的明珠,黄昏时分前来,能够看到中间清真寺的金色穹顶沐浴在夕照下,散发出夺目之光。而清真寺的拱门门廊上也同样镀满了黄金,美丽得难以名状。
(第二天补拍的耀眼的金顶清真寺)
(晚上张灯结彩的圣陵区)
(内部
然而夜色之下,辉煌的金顶无从寻觅,我在其中完全迷失了方向,直到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庭院和宫殿后,才依稀找到了通往中心圣陵区的路。不幸的是,参观圣陵的通道是男女隔开的,而摸不着头绪的我正十分显眼地排在一群身披罩袍的女性队伍中,直到被教职人员劝阻后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通常来讲,非穆斯林没有进入圣陵的资格,然而在如此大量的人流冲击下,管理者似乎也没精力在意这些规章了。于是我得以重新混入男性的队伍,缓缓进入了圣陵殿。此时在殿门外就已经可以看到疯狂亲吻围栏的信徒们。
公元818年,伊玛目礼萨被当时阿拔斯王朝的掌权者马蒙哈里发刺杀,之后被下葬在哈里发父亲的墓地之旁。此后这个名叫Sanabad的小村子就开始被信徒们称为马什哈德,意为殉道者之地。在几个世纪之后,
(古兰经和宗教典籍随手可及,许多信徒直接席地而坐开始读经)
(圣陵中也有这种风格偏重精美典雅的穹顶)
在这样的宗教历史传统下,圣陵殿中的参观队伍显然比其他宫殿中来得更为骚动,负责引导的教职人员也变多了。走进陵墓所在的大厅时人群几乎陷入了疯狂。大厅中间是一座小小的
(疯狂信徒们围绕抚摸的就是伊玛目礼萨的灵柩)
第二天打开电视,看到新闻中正在播放前一天发生在麦加的事故——多名伊朗人在朝圣时丧生,伊朗的官员们在电视上指责沙特人管理不力。在神圣的节日里,虔诚的信徒们却在朝圣的途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最后编辑于 2016-08-02 20:51
回复
记者
发表于 2016-06-15 15:23
期待更新呐!
回复
6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6-15 17:21
楼主加油哦~
回复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06-15 17:22
小秘书也来坐等更新啦~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7-23 00:57
(二)波斯风情画
坐了一夜大巴回到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卡尚更像是连接德黑兰和
(站在波斯浴室的楼顶俯瞰卡尚
(卡尚老城区内玩耍的孩子们)
(巴扎是整个城市最核心的区域)
(巴扎内的一处水烟馆)
在卡尚,游客能够以
(这些豪宅建于19世纪,属于卡尚当地的富商们)
(可以看到当时波斯传统建筑与欧洲的融合)
(宽阔的庭院与水池是豪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今这些留存良好并向游客开放的宅院都坐落在市场的
(不到20美金就可以在伊赫桑宅院度过一个美妙之夜)
(在青旅对面的巷子里找到一个古朴安静的清真寺)
(清真寺的门廊经过了精心的修复)
(如今空荡荡的寺庙已经不再进行宗教活动)
当然这座廉价的青旅并不是波斯庭院的最佳代表。如果有足够的预算,还可以入住阿梅里宅邸(Khan-e Ameriha),它曾是卡尚城内最大的豪宅,由卡尚的总督阿梅里(Ebrahim Khalil Ameri)出资修建,包括四座大楼和七座庭院,占地达到了九千平方米。如今这座宅院被改造成精品酒店,并面向游客开放,而每晚也不过100美刀而已,但足以媲美绝大多数五星级酒店。我曾步入其中匆匆一瞥,发现它本质上与伊赫桑并不不同——中心庭院和布局一模一样,但是庭院更大、门廊更高、雕花的墙面更精美、层叠的楼宇更让人迷失其中。这还不是卡尚宅院的全部。在它的不远处还有几所古老的宅院开放参观:
(塔巴塔巴依宅院以彩色玻璃著称)
(借助房间里刷漆工的梯子俯拍下了这张照片)
(下午时分的光影与庭院回廊构成了柔美的和谐)
(阿巴斯宅院的高楼更多一些)
(楼的外立面上满是精美繁复的雕花)
(一回头就能从门廊中发现惊喜)
(连接过去与现代的桥梁)
(布鲁杰迪宅院内部的西洋风格壁画)
(画匠儿子正在认真地修复古宅)
这一系列豪宅都是近代伊朗的产物,但是卡尚的历史则古老得多。考古学上可以将这片地区的历史追溯到七千年前的埃兰文明时期。中世纪的塞尔柱王朝在卡尚建立起一座要塞,其墙垣至今还矗立在古城之中。到了萨法维王朝,卡尚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发展。大帝阿拔斯一世对于此地情有独钟,将这座城市作为其度假胜地,甚至最终坚持死后安藏于此,而非国都伊斯法罕。为了更好地休闲度假,阿拔斯大帝要求在卡尚设计建造一座天堂般的花园——
(费恩花园的中心建筑萨法维楼阁)
步入花园中,中轴线上便是一条水渠,水渠通往一个水池,而后又分为两股,汇聚在位于花园中心的一栋小楼的水池中。这栋古典建筑被称为萨法维楼阁,以它为中心,四周的水渠纵横交错,将花园以十字划分,花园的尽头是一片庭院与凉亭。亭子的廊柱与穹顶上绘有几何图案与壁画,描绘的是过去的波斯王公贵族们生活狩猎的场景。从凉亭望出去,华丽的纹饰与湛蓝的流水交相辉映,沿着水渠则是郁郁葱葱的杉树与果树,在正午的阳光下毫不吝惜地投下大片的阴影。水和树是波斯园林的核心,沟渠、水池、喷泉支配了庭园的结构,即便在靠近沙漠干旱缺水的卡尚,古代的能工巧匠们依然通过独特的水利系统,将附近山上的山泉引入此地,并在水池和渠道中缀以大大小小的喷泉。园内还有一些小的
(费恩花园的蓄水凉亭是其最精美的一处景致)
(凉亭上的壁画描绘了王宫贵族们的生活)
(伊斯兰风格的几何图案也是不可或缺的)
(透过凉亭望向花园中的林荫小道)
其实波斯人对于园林的热爱丝毫不亚于中国人。这一文化传统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居鲁士大帝,并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发展成为丰富多样而又别具一格的波斯园林理念。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专门有一项就是波斯传统园林,共包括九座不同位置的园林,其中包括伊斯法罕的
然而花园也好,庭院也罢,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些居家赏院的人。波斯著名的苏菲派诗人鲁米写过一首诗,作为那些庭深院落的最柔情的注脚:
在石榴花丛中,
那里有光,有酒,有石榴花。
你不来的话,这一切都了无意义。
你来了的话,这一切也会变得了无意义。
最后编辑于 2016-08-02 21:36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7-29 23:22
(三)伊斯法罕半天下
如果非要挑选一座城市作为波斯文化的终极代表,那么这一殊荣必然将归于
波斯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面是古老悠久的民族历史,另一面则是延续千年的宗教传统。从居鲁士大帝带领雅利安人部落建立起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始,这片土地上便开启了辉煌而灿烂的文明。与
(广场上三三两两骑车的
(巴扎附近一座僻静的宣礼塔)
(塔的表面可以看到岁月留下的痕迹)
然而在伊斯兰信仰占据了波斯的同时,波斯人也瞬间改变了伊斯兰文化本身。波斯的文化已经根植千年,他们的王朝堪与罗马帝国相较,这里的国都富丽堂皇,让那些从沙漠里走出来的阿拉伯人感到震惊——波斯人通过自己的文学、艺术、哲学、医学以及财富征服了征服者,正是基于波斯的滋养,才使伊斯兰教真正走向辉煌。对于波斯人来说,他们对于雅利安的民族认同从未被改变过。甚至波斯地区所信奉的什叶派也堪称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异数,不仅与主流逊尼派作对,本身又延伸出一系列分支教派,诸如
然而,骄傲的波斯人直到阿拉伯入侵的九百年后才终于等来了第三个完整独立的波斯帝国——萨法维王朝。萨法维王朝不仅再一次统一了波斯全境,并且也是首个以什叶派为国教正统的波斯王国。阿拔斯一世无疑是王朝中最伟大的一位君主,在他的治下,帝国疆域一统、军政革新、国力强盛,使得波斯再次迈向巅峰。在这一时期中,波斯与伊斯兰文化所诞生的最璀璨夺目的结晶,就是帝国的中心——伊斯法罕。1598年,阿拔斯大帝下令迁都于此,并将这座城市营造成了整个伊斯兰世界最耀眼的明珠。以至于所有来到波斯的旅行者都必然听过这句俗语:“伊斯法罕半天下”。
(阿拔斯时代不仅
伊斯兰走向辉煌,
异教也获得了相当的宽容)
(
(教堂内收藏的古老圣经绘本)
在来到伊斯法罕之前,我很自然地将它与
(这个角度望去也不及伊玛目广场的二分之一)
(只有这个距离才能完整拍下
要用文字来描绘一座清真寺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些精妙华美的砖饰与穹顶。即使是最高明的作家也会遇到同样的难题,
(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内部的穹顶令人迷醉)
(想要从内部拍摄完整地这一巨大的穹顶是一件
(密集的窗格使得内部的光影十分美妙)
(在每日特定的时刻可以看到阳光透过窗格洒在游客身上)
波斯的君主们将真主的荣光分为两半,一半留给了伊斯法罕,另一半留给天下争宠。离开伊玛目广场,还有
(伊斯兰革命后,王侯广场和沙阿清真寺改名为伊玛目广场和伊玛目清真寺)
(伊玛目清真寺外蜂巢式拱门的华丽程度冠绝伊朗)
(伊玛目清真寺内部的穹顶装饰也体现了萨法维时代的极致审美)
(寺内的所有廊柱都不放过)
(而聚礼清真寺则与黄金时代的建筑风格大相径庭)
(
(聚礼清真寺内部的几乎毫无装饰)
(其朴实的美感依托光影变化来呈现,有一种黑白照片的感觉)
(在炙热的午后显得尤为寂静空旷)
(用于阿訇讲经的讲台)
(马赛克并没有完全地包裹住墙面砖石)
(聚礼清真寺的蜂巢式拱门)
有人说无论你在撒马尔罕看到多伟大的建筑,伊斯法罕都比它们更为壮观。这一点我持有保留意见。苏联人已经以几乎重建的方式将古迹修葺一新,使得撒马尔罕的华美艳丽似乎战胜了无情的时间。尽管这样的修复遭到了不少批评,但足以给游客带来深刻的印象。而伊斯法罕整体上依然让人感觉欠缺运营,尽管建筑可以让人叹为观止,但是修缮中的伊玛目清真寺、阿里·卡普宫和四十柱宫也让人心生遗憾,乱糟糟的脚手架粗暴地切断了游客们的想象力;而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里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个寺庙与穹顶本身。伊朗人似乎无意以花哨的铺垫来取悦游客,而是直白粗暴地将最宏大的景观展现在世人眼前。只有阿里·卡普宫内部显得生动有趣一些,这座六层的宫殿曾是阿拔斯一世的住处,而顶端的音乐室在蓝金色的伊斯兰世界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天花板与墙面上布满了琴状的深孔,既作为装饰,又能起到扩音的效果,使整个房间成为了一个小型的音乐厅。
(四十柱宫的脚手架多少让人感觉扫兴)
(整个宫殿采用了四十根细长的木柱作为支撑)
(房顶的设计颇为精美别致)
(宫殿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故事)
(金色穹顶尚未完全修复完成)
(阿里·卡普宫的音乐室也采用了蜂巢式结构)
(墙面镂空出大量乐器形状的孔洞)
(屋顶也同样将乐器孔洞与伊斯兰几何图纹结合起来)
(顶部还有向外凸出以便于采光的阳光屋顶)
然而对我而言,伊斯法罕真正的魅力不在于广场上的这些宏伟建筑,而是掩蔽在建筑旁的市场之中。伊斯法罕的古老巴扎从广场北面起始,一直延伸至近两公里外的聚礼清真寺,而广场四周本身囊括了大量的商店,向游客兜售纪念品与艺术品。漆器、银器、瓷器……每一件都如同清真寺的马赛克装饰一样精美炫目。举世闻名的波斯地毯在此遍地都是,价格可以从四位数蹿升到六位数,不仅取决于地毯的密度与质量,更取决于商人的巧舌和买家的决心。更令我感兴趣的是那些画家,他们就在广场中的店铺里工作着,作品琳琅满目地展示在墙上和架子上,你可以直接与他们交流攀谈。黑漆制的珠宝盒是最常见的作画材料,还有独特的驼骨画——伊朗人将死去骆驼的骨头制成乳白色的方片,然后便成了画家们的舞台。而所有这些都脱胎于一门历史悠久的绘画艺术——波斯细密画。
(广场周边贩卖手工工艺纪念品的商店不计其数)
(有些工匠们就直接在店
读过诺奖得主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做红》的人,一定会对细密画印象深刻。它起源于民间对于书籍的插画和镶边装饰画,从十三世纪开始,
但是想要在伊斯法罕买到原汁原味的细密画并不容易,我逛遍了整个市场,才在某个角落找到了一个有细密画的画廊。比起那些驼骨画和漆画来,一幅完整的细密画需要耗费的时间显然要多得多,价格也自然不菲,即便最简单的作品,价格也都在几百美金以上。最后我和店主老伯套了好半天近乎,还从手机里搬出自己父亲的绘画作品,才得以用相对优惠的价格买到一幅细密画——这是给东方同行的专属折扣!
(与卖画老伯的合影)
除了这些,广场还有一个隐蔽的去处。从东边的一条小巷子绕出去,在一个不起眼的招牌下有一个通往地下的通道,从楼梯的尽头转进去,就会来到一家水烟茶馆。水烟在中东地区十分流行,尤其是伊斯兰教禁酒的背景下,水烟馆也就成了当地人的“酒吧”,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休闲社交场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自然放松状态下的伊朗人。这家隐秘的烟馆之所以特别,在于其兼具复古与后现代的装潢风格。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旧照片、新式海报,有水烟壶、玻璃罐、茶碟、陶碗,以及各式各样花里胡哨的吊灯,给人一种魔幻的观感。几番腾云吐雾之后,我也变得一样飘飘然起来。时钟在此凝滞不前,至于外头的伊斯法罕的千年历史,仿佛在眼前化为迷宫般的马赛克图像,和墙上的那些瓶瓶罐罐融为一体,溶解在烟雾之中。
(装饰奇特的水烟茶馆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伊朗年轻人同样很热爱这个社交场合)
(伊斯法罕另一著名景点就是
(夜晚一个个孔洞被橘黄色的灯光打亮)
(大多数时候桥下的河流是干涸状态,可以自由地走入桥墩之间)
(伊斯法罕人每到晚上就三三两两聚集在这里散步聊天)
(年轻人看到相机不仅毫不羞涩,而且极具镜头感)
最后编辑于 2016-08-02 23:31
回复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08-01 20:56
楼主终于来更新!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8-01 21:13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楼主终于来更新!
最近一直有慢腾腾地写来着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8-01 23:48
(四)圣火、水井与风塔
从
(卡维尔盐漠的巨型沙丘)
(在沙漠边的小镇纳因中的一座清真寺古迹)
(另一座小城市
抵达到亚茲德的时候是在傍晚。白天我和其他几个
(亚茲德城区中偶遇一群老师和孩子们)
(一只敏锐警惕的波斯黑猫)
(旧城区中的一座蓝顶清真寺)
祆教又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其先知琐罗亚斯德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000年。自从波斯帝国诞生之日起,祆教就一直是帝国的主流宗教乃至国教。直到阿拉伯人入侵并强制波斯人改信伊斯兰教,祆教才渐渐式微。
大多数人对于祆教的认识恐怕来自于《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带领的明教又称为摩尼教,是由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在祆教基础上创建出的新教派,在许多理念上沿袭了祆教的传统。故事中的一件重要信物——波斯圣火令,正因为明教继承了祆教对于火的崇拜。火是祆教中最重要的一个象征,关于圣火的来源也有诸多传说。当年从欧洲前往中国的马可波罗就在途径波斯之时记载了其中一个故事。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于
(供奉圣火的祆教神庙)
火神庙在
(殿外“法拉瓦哈”的形象)
(这里的圣火已燃烧了一千五百多年)
不过对于不明就里的游客来说,这个浮雕大概也是火神庙唯一值得仔细看的东西了。神庙只有一个不算大的主殿,最核心的圣火坛被玻璃墙隔开,中间盛放着巨大的木炭,圣火在其中熊熊燃烧着。除此之外只有一些简陋的文物陈列,和几块介绍祆教知识的英文看板。神庙边上还有一个小型的陈列室,里面有更多的看板、几个穿着祆教徒服饰的人偶、以及一些宗教活动中的拍摄下的照片。操着各国语言的伊朗导游们带领着世界各地的旅行团前来参观这一小团圣火,旋即又离去。亚茲德的大多数祆教信徒就居住在神庙附近的社区里,但在正午时分的亚茲德街道上空空荡荡,只有烈日炙烤着用泥土和稻草垒起的土墙。
(由于天气炎热,多数时候巷子里空空荡荡)
(远远看到一个打电话的波斯小哥)
(波斯语有独特的数字字母,其中5是一个倒置的爱心)
除了圣火庙之外,在亚茲德能找到的景点依然还是那些广场、清真寺、波斯花园。这里自然不比大城市的蔚为壮观,也许
(聚礼清真寺有两座高达48米的宣礼塔)
(多莱特阿巴德花园的一座美妙穹顶)
(这里的彩绘玻璃也是游客的最爱)
(这座花园曾是亚茲德总督的府邸)
譬如有一个地下水井,掩藏在很深的一条巷子里。亚兹德有一项著名的水利设施,刚刚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叫做Qanat。由于沙漠地区干燥缺水,那一点可怜的降水量和地下水显然满足不了古代伊朗人的生活需要和农业需要,于是他们在附近的高山上开挖水渠,将水一直引入城市地下密布的暗渠之中。这一水利工程和新疆地区的“坎儿井”
(这个鼓包下面就是一处地下水窖)
(水井中废弃不用的水车,也许是沟渠改造的遗留品)
(仍然在供水的地下水渠)
Qanat无声地占领了亚兹德的地下世界,而地面上则是另一番景象。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建筑,状如塔楼,有四方形,更多的是六角或八角,塔的顶端四面镂空(也有少数是三面或一面镂空的),覆盖以数根细长的柱子,里面又是隔断,远远看上去像是古
(古城区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风塔)
(这大概是亚茲德规模最大的一座)
(也有八角形的风塔)
(多莱特阿巴德花园中也有一座全伊朗最高的风塔)
(夕阳下的风塔格外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16-08-09 23:05
回复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08-02 10:29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最近一直有慢腾腾地写来着[表情]
哈哈,辛苦了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8-09 23:06
(五)众王之王
在来到
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波斯人都是作为反派出现的,提起那个古代帝国,想起的是
(古波斯帝国留下的文明残骸)
(
法尔斯省与亚茲德省的南部接壤,驱车前往大约需要六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几乎耗费一整天的时间。两千多年以前,阿契美尼德王朝就是从这里兴起,并且占据了如今的伊朗、
居鲁士的伟大毋庸置疑。他不仅团结了波斯,并且征服了两河流域曾经的霸主巴比伦人,成了新的中东之主。曾经在战火中被掳掠至巴比伦城的犹太人,在新的统治者面前得到了宽赦,被允许返回他们的故乡
(帕萨尔加德也能找到居鲁士时代留下的铭文)
然而居鲁士大帝并没能活着见证帕萨尔加德的落成。在完成了中东地区的征服后,他在攻打中亚的过程中不幸阵亡,结束了其辉煌的一生。他的遗体被运回首都,并安葬于此。如今帕萨尔加德的宫殿只剩下些许残垣断柱,只有居鲁士的陵墓依然完好无损地矗立在开阔的平原之上,如同这片土地的守护神一般,历经千年屹立不倒。陵墓本身极其简朴,底部是四四方方的六层石阶,石阶之上是长方形的墓室,人们相信居鲁士大帝仍长眠于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曾记载称,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之后造访了居鲁士陵墓,并命令手下的一名士兵进入墓室之中。在墓室中发现了一张黄金制成的床、一桌子饮水的器皿、一个黄金棺材、一些珠宝饰品和一块碑文。碑文上所刻的内容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是居鲁士,波斯帝国的建立者。”
(居鲁士大帝的墓矗立在空旷的荒原之上)
(每一级石阶都有半人之高)
1905年,
(十字形的墓穴一字排开)
(这就是著名的罗马皇帝投降浮雕)
走上岩壁对面的山坡,可以将整片岩壁一览无余,空旷的遗址下游客的身影显得格外渺小,但意外的是历史的沉重感并未因此向我袭来。尽管浮雕在岁月的风蚀之下已经渐渐模糊,但我一点儿也没有体会到它的古老。大流士一世的墓穴要抬起头才能远远地看见,薛西斯也是一样,他们的荣耀与跋扈似乎就在昨日。之前在居鲁士墓前的感觉也是类似。此时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
(这幅浮雕上分别是光明神马兹达与波斯君主,象征君权神授)
(一个牵着妈妈手的波斯孩子)
心里正这么想着,自己已经到了这段古波斯之旅的最后一站,
(高大的万国门是宫殿的入口)
(残存的柱子与雕像)
“时间”是波斯波利斯的咒语,但我更愿意抛下那些事关历史的部分,换一种无知而无畏地眼光来看到如今的残垣断壁。对我来说,波斯波利斯就是一个傍晚、一个黄昏——当下所处的时间比叠加了两千年的时间更有意义。太阳正在渐渐失去它的威严,夕照却还顽强地试图渗入波斯波利斯的每一块石头之中。这些石头是历经劫难的幸存者,它们用了几十个世纪聚拢在一起,将来访者们包围起来。如果仔细聆听,可以感受到浮雕上沉沉的低语。那是高贵的波斯皇帝、是手持长矛的王牌军队、是带着翅膀的飞马、是正在捕猎的狮子。人类面无表情,只有野兽张牙舞爪。鹰鹫平举起自己的利爪,注视着游客在自己身旁来来往往。这些鲜活的形象只属于古波斯,属于尚未被伊斯兰的几何图案全面占领的那个时代。
(王座上威严肃穆的波斯皇帝)
(波斯长生军、外邦使臣与捕猎的狮子)
(保留得相当完好的一座鹰鹫雕像)
在宫殿背后的小山上,有着另外两位波斯皇帝的墓穴。人们手脚并用地爬到高处,俯瞰波斯波利斯的一切。百柱宫只剩下一百个石墩子,显得
(在小山上俯瞰波斯波利斯的全景)
(昏黄煦热的阳光在遗迹上徐徐褪去)
(夕阳下的帝国剪影)
最后编辑于 2016-08-18 12:06
回复
13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8-15 15:31
又开始种草了?拉黑你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8-15 17:49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又开始种草了?拉黑你[表情][表情]
女侠饶命~
回复
13袋长老
发表于 2016-08-15 17:53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女侠饶命~
拖延症尼玛拖两年,算了,收藏当小说看
回复
相关阅读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
1
3
当地热卖
当地玩乐
机票酒店
签证
【丝路之央】——波斯时之砂(全文完:马什哈德、卡尚、伊斯法罕、亚茲德、波斯波利斯、设拉子、大不里士、德黑兰)
穷游兴趣小组
线上线下
欧洲
亚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后院
2004-2017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935号 京ICP证1406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