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版块
兴趣小组
穷游欧洲
穷游亚洲
穷游美洲
穷游大洋洲
穷游非洲
预订
搜索
及
我始终独自旅行 | 之4.3万字西撒哈拉-摩洛哥15天大环线背包笔记
及
我始终独自旅行 | 之4.3万字西撒哈拉-摩洛哥15天大环线背包笔记
8袋长老
精华
2016-10-22
29042人阅读
powered by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0-22 14:34
本文照例是在刚刚结束的旅途过程中每一天记录见闻所得。其实四天前、也就是旅行结束当天已完稿,但直到现在才完成图文校稿,并对需敲黑板划重点的地方进行了标注。赶紧发出来,毕竟想把冒着热气儿的新鲜游记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
最近几个月工作一直很忙,2月份从
行前准备
机票
上海、北京往返
另一段机票是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飞到西撒哈拉首府阿雍(Laayoune),摩洛哥皇家航空执飞,这也是摩洛哥本土最大的
免签。值机时汉莎会要求出示酒店预订单和随身现金。我提供的是卡萨布兰卡首晚的Airbnb电子确认单和800欧元现金。之前并不知道有这个规定,但正好我出国从来都不爱用银行卡当地取现,都是国内换好欧元或美金。另外提一句,离境的时候也是需要提供随身现金的。
电话卡
我如今出国不会在当地买电话卡,也不会在国内提前租wifi。只会开通个中国移动的国际通话服务,主要怕家人有急事联系,同时有些码字用得到的国内网站检测到我人在国外总会让我输入验证码,开通国际通话就可以顺利收短信了。通话2.99元/分钟。
记得
出境前发短信给移动停掉GPRS,同时关掉蜂窝移动
住宿
出发前搞定的只有卡萨布兰卡首晚、阿雍两晚,从阿雍回卡萨布兰卡那晚、和紧接下来
注:点击红字标题可进入链接页面(☆表示半星)。
推荐指数:★★
这个名字...额你懂的一般Airbnb上的民宿取名都很苏。卡萨布兰卡的酒店住宿选择少、质量不算上乘而且很贵。我在
你有很大机会独享一整个公寓。家具、床铺什么的都很新,热水很棒,wifi速度还可以。评价中说的很棒的手作早餐貌似要在Najib在时才有,否则就像我一样是拿着早餐券去旁边的咖啡馆吃25迪拉姆的套餐。关于周边环境,说实话据当地人称是安全系数不高的地区,定位在Anfa。距清真寺打出租10dhs。不是很推荐,尤其对于夏天来的朋友,房间里暂时还没有装空调。
推荐指数:★★★★★
本来想住《素人渔夫》里三毛和荷西白天卖鱼、晚上大餐的国家旅馆,但我到那几天只剩昂贵的套房了,于是就选了这家新开的旅馆。阿雍住宿不多,在
酒店刚开业一年,在
因为我退房当天回卡萨布兰卡的
推荐指数:★★★★★
因为从西撒哈拉回摩洛哥也是大晚上,第二天上午又计划从机场直接搭火车去马拉喀什,所以这一晚我就想住得离机场近些。当时搜Airbnb看到这家标题就写着"Near Airport"。查看后发现,实际上民宿不在卡萨布兰卡而是相邻的一个小城叫Deroua,房东叫Samira,会做很棒的塔吉锅。而且让我毫不犹豫下单的还有一点,就是Samira在民宿一楼还拥有一间发型工作室。这让我这个从来不自己洗头的人怎么拒绝!
在走进房间那一刻起就庆幸我的决定太对了!超大房间,超大洗手间,如果像我幸运赶上没有其他房客就是独享了这么一个大房子。网速很快,大床温暖而舒服,Samira和她的弟弟也都很热情。你可以跟她提前说早餐想吃什么,都会为你准备。从机场打车过来100dhs,把电话号码给司机让他联系,否则地理位置有点不好找,Samira的弟弟会出门接你。而从这里返回卡萨布兰卡更是只需要10dhs!详细方法见下文交通部分。
推荐指数:没星!
极不推荐!比起马拉喀什不计其数隐藏在迷宫中的Riad,这家还不算太难找。我订了他们家的火车站接送服务,160dhs。在房东接我的时候沿路拍了不少标志物的照片帮助记忆。但是我房间的门是从里面关不上的,只能紧紧掩住。wifi信号很弱,房间里没有垃圾桶。最重要是房东在接到我以后就全程消失了,任何咨询和求助都无门。
推荐指数:★★★★★
简直是不能再赞的一个住宿!当时在阿雍大半夜花半小时翻了下Airbnb上
门口精致地贴着一块写着民宿名字的名牌,走进大堂瞬间我就喜欢得不得了:特别有家庭氛围,对比之下,马拉喀什所谓大石头的Riad是什么鬼!长得有点像《
顺便提一句,菲斯很多Riad标价贵是因为可以住3-4个人,其实并没有代表品质有多好。强烈建议1个人旅行的朋友选择这里!
推荐指数:★★★★☆
地点很好,出大巴站对面就是,不需要提着行李穿梭在近乎垂直上下坡的舍夫沙万
这家酒店是一对兄弟开的,感觉年龄大一些的那位明显更好客些。他会在下雨天给坐在大堂码字的我送上一壶热的甜薄荷茶,会在我早上询问能否买杯热牛奶的时候免费奉上一杯热巧克力奶和一个酥皮豆沙面包。然而那个年轻些的就有点...比如就我问热牛奶这个事儿,当时哥俩儿都在,他立刻就表示牛奶不单卖,必须得是提前有预订早餐才有的喝;还有一件事,check in的时候这位年轻些的老板让我付房费,我跟他说我兜里迪拉姆不多了,需要先去银行换下午给他,他马上脸就沉下来了...后来给了钱又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特别热情...搞得我心里稍微有些不舒服,也让我默默在心中给减了半星。
推荐指数:★★★★
MIA小院靠近海滨大道,距麦地那也是溜达着就能到。但因为只开业了2年,所以虽然艾西拉很小,当地不少人包括出
推荐指数:★★★☆
地理位置我给满分!距火车站打车10dhs,到麦地那和乌达亚堡的轻轨站就在楼下。如果像我这样喜欢走路却路痴的也可以沿着轨道线走,完全不会迷路。老板我也给满分!风趣幽默会英文,人又很好。同时在楼下经营老酸奶店的他,很有可能也会用一杯巧克力酱老酸奶欢迎你哦。这可真是这么多年最让我心水的welcome drink了,要不是第二天退房赶上是个周日店休,我肯定会打包一罐带走的。他还亲自把我送到火车站,陪我等到发车才离开。
保险
其实这也是这一年间的变化,从前我也是走到哪里都不买保险的主。现在倒也不是为了什么安心什么保障,纯是觉得跟买机票一样是个脑海中顺理成章应该履行的程序,成习惯了。买的是美亚万国游踪的白银计划,老生常谈。全世界除了中东那几个战乱国和极个别几个其他国家之外都能保,保额还不错。建议大家登录美亚官网购买。
城际交通
Casablanca-Laayoune(往返)
Transportion: By Air
单程1.5小时,预订方法及票价见上文机票部分。每天一班,
Laayoune-Tafaya(往返)
Transportion: By Grand Taxi
单程1.5小时。在阿雍镇里先到petit taxi,告诉司机"tafaya",他就会送你到特定的长途出租集散地。在这里等着,凑够6个人就走。去程40dhs,回程45dhs。
Deroua-Casablanca-Marrakesh
Transportion: By Grand Taxi & Train
从阿雍回来的那晚我没进卡萨布兰卡市区,而是住在距离机场不远的Deroua,这样第二天一早,我是从Deroua先打Petit Taxi到集散地转乘Grand Taxi到机场坐火车的,这样就不需要再进出卡萨布兰卡、或者住机场周边为昂贵的酒店价格买单。
卡萨布兰卡穆罕默德哈桑五世机场Terminal 2下楼买到马拉喀什的火车票,默认二等座138dhs,车程4小时(其中车上3.5小时,中途下车换乘20分钟)。和之前有穷游上的朋友写的不同,如今已不需要中途再次购票了,但需在L'Oasis站下车等待换乘,不同班次可能要等1-2小时不等。因为途径L'Oasis的车很多,换乘时
请务必跟工作人员确认是开往马拉喀什的
Merzouga-Fes
Transportion: By Grand Taxi
跟沙漠团团友拼的,出了沙漠直接上车,250dhs/人,8小时到。公路两边景色不错,但却又颠簸又曲折,很难熬。据称大巴会耗时8-10个小时,但CTM有一班夜车每晚7点从
Fes-Chechaouen
Transportion: By Bus
菲斯有两个大巴站:火车站旁的Gare de Fes-Ville及Gare Routiere de Fes。想买CTM票要去前者,每天四班车发往舍夫沙万:
8:00/11:00/16:45/23:45。
但
买CTM车票请务必提前2天以上
Chechaouen-Tanger
Transportion: By Bus
舍夫沙万汽车站买票,站内有不同公司的窗口。我没问CTM,买了旁边Nejme Chamal公司的车,可选班次更多:06:45/08:30/10:00/14:00/15:15/18:00。但实话讲,车挺破旧的。
车程3.5小时,车费45dhs。我提前一天买,票量充足。售票人员英语不错,从他那里咨询到,在
Tanger-Assilah
Transportion: By Bus
丹吉尔汽车站站内换去艾西拉的大巴,没有公家车,都是私家运营的车。需要跟车站里无处不在的皮条客打交道,不用太纠结,各家价格都差不多。不是每小时都有车,我当时13:30到的丹吉尔,拉我的皮条客给我找的车是14:30发车的。车费20dhs,还要给皮条客小费。千万别让小费白花了,让他跟司机说,帮你放到离预定酒店近的地方。1.5小时到达,沿途大西洋海景无敌。
Assilah-Tanger-Assilah
Transportion: By Train
这段路指的是住在艾西拉的我,当天往返丹吉尔看Cap Spartel海角的行程。很多中国人喜欢从舍夫沙万就包车,然后到丹吉尔看海角,最后直接拉到艾西拉,这样下来要800人民币;还有的人是从艾西拉包车去看海角,也要300+dhs。我这么走全算下来花了212dhs,不过我主要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对当地人选择的公共交通和这条名不虚传的迷人铁路沿线风光太感兴趣。
单程二等座16dhs。下行上行列车时刻表如下图,包括去拉巴特、卡萨布兰卡也都是这一条线。不过下文会具体讲到,我后来发现拉巴特-卡萨布兰卡之间的班次表上只是列出了部分,实际上频率堪比上海-苏州之间的高铁,基本每20分钟就会有一趟车。
<有两点注意>
2)在丹吉尔打车碰到不懂英文的司机,要务必跟他说火车站全称Gare de Tanger Ville。如果单说Tanger Ville可能就给你拉到市中心,因为那里叫Centre Ville。
<到达丹吉尔火车站后,也要谨记两件事>
2) 不建议直接从火车站打车去海角,因为可能被要高价。可以这样走:从火车站打到Iberia街区,这里很繁华美食很多,吃个饭以后到街边停着的土黄色Grand Taxi谈去程+返回火车站的价格,150dhs及以下都可以接受了。这是比较保靠的方法,当然我自己走的路线比这个更自由好玩也更"冒险"了些,下面游记中有详细写。
当然,从艾西拉到丹吉尔也有大巴或Grand Taxi拼车的方法。前者需要在不固定的路边位置等待,车具体到达时间也不确定;后者则要到艾西拉麦地那小广场旁边的Grand Taxi集散地找去丹吉尔的车,每辆车拼满5-6名乘客出发,舒适度比宽敞的火车可差远了,个人不推荐。
Assilah-Rabat
Transportion: By Train
二等座88dhs,车程3小时。每天8班,详见上表。抵达站选择Rabat Ville或Rabat Agdal都可以。另外,拉巴特市区住宿比较贵,如果没有符合预算的可以在前一站Sale下车,那里距离拉巴特不过十几分钟车程,同档次的酒店则便宜很多,还可以找到不少带迷人花园的摩洛哥传统式样民宿。
Rabat-Casablanca Aeroport
Transportion: By Train
二等座80dhs,车程2小时,每天班次极为频繁,当场买票即可,座位很充足。终点站是Casa Port或Casa Voyageurs的两种均可,赶上哪个买哪个就行。到终点站全车下车,需要去机场的人留在站台上等待15-20分钟,换乘前往机场的火车。
特色交通
Grand Taxi
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种需拼车的城际出租,在小一些的城镇更盛行,尤其是阿雍。在那里,去往周边几个小镇的巴士一天一般只有1班,于是Grand Taxi集散地就是很重要的存在。要注意的是,
阿雍一共有两个集散地
一般从阿雍出发只要不是太晚,去周边小镇等待时间基本不超过1小时,去海滩更是分分钟满员。从其他地方回阿雍倒是建议
尽量选择中午左右回来
Petit Taxi
其实就是出租,为了跟前者区分加了个Petit。摩洛哥各个城市打车都很方便,而且很便宜。卡萨布兰卡、菲斯这种大城市里,绝大多数司机你只要让他打表他都会很配合,当然在阿雍、舍夫沙万这种小地方直接就是去哪都一个价了,本地人也都是一样的钱,就跟公交车似的。
拼客是常态,我就没坐过一辆不拼客的车。车上有可以切换的两个打表器。站在路边招手,车都会停下来问你去哪儿。不用担心宰客现象,我只在卡萨布兰卡碰到一个司机我上车让他打表,然而他以要去的地方太堵拒绝打表只接受一口价,于是我就下车打别的车了。
Above all:最爱那几座城池
摩洛哥出名的城市很多,我这回西撒哈拉+摩洛哥一共安排了15天,以相对宽松的节奏去了我想去的所有城市,但我走的地方并没有完全涵盖热门地。正式游记之前,我把我最推荐的几个地方单独拎出来,希望能帮助以后的旅行者规划自己的行
程单
。
Laayoune
安详的西撒哈拉小城。虽然近几年因为三毛去的中国人渐渐变多,但当地总体还属于没什么游客去的地方,所以毫无商业化痕迹。
或许因为毕竟是首府,人们见识广些,对我等外乡人持友好而又正常的态度,不会有乱收费,也不会有没完没了的主动搭讪,甚至路过不会多看你一眼。就是这样的正常让你觉得亲切又如沐春风。不似距离它1.5小时车程的塔法亚,那里极小,人们对突然闯进来的中国人非常好奇,你问个路整条街的人都围过来。阿雍物质供应充足,价格便宜,有幸深入交谈的当地人也都是和善开朗,侃侃而谈。
Fes
虽然只是作为中转站呆了一晚,但却获得了全程最感动的帮助。萍水相逢的帅哥路人、民宿里的服务生、慈祥的出
Chechaouen
沙漠那几天真是坐车给我坐残废了,从撒哈拉出来之后的行程都是度假的节奏:没计划,也没有什么一定要去的地方,想在酒店喝茶码字就码字,想出去逛就到当地居民出入的菜市场遛弯,想下馆子就挑个装潢讨喜的餐厅吃份脆爽的蔬菜奶酪沙拉配鲜榨橙汁,然后再到当地的小店买上一堆零食和蔬果窝回床上刷网...
而舍夫沙万就是个非常适合这样旅行的城市:小而精美,蓝城的美丽名不虚传,而且蓝的很自然,没有任何为了发展旅游业而粉饰的矫揉造作之感;游客化商业化不严重,人不多,打车方便,买东西方便,物价便宜,对外交通方便。我在这里真的是吃得好睡得好,倍儿精神。
Tanger
这趟旅程我个人觉得洋气程度、人们乐活程度最高的城市,在我看来甚至高于卡萨布兰卡。西班牙风情体现在这座城市的内在与外在,时尚、开放、多元的国际文化体现在其衣食住行,伊斯兰世界的感觉弱了很多。而且fancy的餐厅特别多,爱吃的童鞋们可以开心了。一尘不染的街区、精心呵护的棕榈大道、金碧辉煌的富人俱乐部园林、夕阳西下的海滨和湛蓝安静的
Rabat
充满惊喜的一站!在摩洛哥十几天中感受到最浓郁最丰富的本土人文风情的地方!这里的麦地那虽为新晋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却没观察到除我以外的任何游客。超级幸运地赶上了周六抵达,跟结束了一周工作出来放松的当地人一起,好好赶了把"晚集"。
而麦地那不远处就是位于著名的乌达亚堡Oudayas旁的
Day 1 10.3 Shanghai-Frankfurt-Casablanca
旅行经历越多,我的行李越少。最开始带箱子,近几年只带登山包,到现在就一个40L电脑包还没塞满就出发了。本着胶囊衣柜的原则只带几件内搭、裤装和外套,洗漱包、护肤包、化妆包各一、Surface、还有各种一次性用品…再把飞行枕往背包外面一挂,轻便到不要不要。而且因为随着一路走一路把用完的东西扔掉,背包还呈现了不断变轻的趋势。
提前一晚在汉莎官网值好机,算好时间来机场,省去了在值机岛等待的时间,我到的时候汉莎一整排柜台都是空的。已是国庆假期第三天,过安检海关排队的人没那么多了。12:45登机,我12:44到的登机口,一分钟没浪费。
最近几次国际航班都很幸运,经常碰到旁边是空位的情况。所以邻桌的小桌板就成了我和隔座的
出门前只是简单打了粉底和散粉,化了眉妆唇妆,为的就是飞机上卸起来方便。我出门一般不带液态卸妆油,用Nursery的玫瑰限定卸妆膏和曼丹卸妆巾在盥洗室卸妆洗脸后,我回到自己的"工作台",掏出护肤包,开始慢条斯理地一样样抹起来…把脸伺候得清清爽爽,午餐时间也到了。戴上耳机,边看《不二情书》边吃。虽然说本是冲着茄子要的2号餐,然后发现上来的是四季豆…最好吃的是小包装里的椒盐Pretzel,还有我国际航班必DIY的黄油拌滚烫米饭。
11个小时的航班过的真的挺快,打个瞌睡再看个阮玲玉的默片(我不会说在B站缓存了一堆她的片子的),剩余时间只剩1个半小时了,比预计还提前了半小时到达。在国内这个时间我早就睡了,但在飞机上迎接我的是汉莎的德式香肠酸菜晚餐。
这一顿看起来简洁很多,却比午餐好吃一丢丢。热腾腾的酸菜是大爱!那个
上飞机秒睡,被空婶发饭声音叫醒。终于是欧洲上餐了,有沙拉布里奶酪奶油意面芒果慕斯蛋糕和熏鸡肉排了...吃了两口,继续睡!所以明明吃了很多顿,但每次都是尝几口就差不多了导致每次发餐还是有食欲,哈哈。再睁眼已是降落时间。
去海关前,一定要
记得到旁边台子上拿张入境卡
边排队边填!
Najib不在,只有一位不会英文的守卫看着整栋公寓。我订的房间带独立卫浴,又因为我那间公寓当时只有我一人,所以大客厅,厨房也都成我的了。热水很热,我狠狠地冲了热水澡解除了十几个小时窝在飞机上的乏累。把该充电的充好电,做好面膜护肤,准备迷糊几小时。此时其实已是4号了。
Day 2 10.4 Casablanca-Laayoune
早晨6点多醒来,想喝点热的。就到厨房找水泡高乐高,结果发现没有热水壶...因为以为没早餐了,心想着到市区去寻摸咖啡喝吧。结果下楼一位在门口抻筋骨的老大爷连说阿拉伯语带比划地把我拦住了。我不知道他是谁,心想跟昨晚接我进屋那位也不一样啊,结果大爷一路小跑进屋给我去拿了一张咖啡厅小票我才明白,原来这是在民宿旁边的咖啡厅吃早餐的券儿啊。
咖啡馆旁是一家Attijarlwafa银行,红黄拼色logo,这也是我观察到的在摩洛哥门店最多的银行。在这里换了钱,汇率终于上了10.6,是10.63左右。话说这柜台真是简装到家了,没护栏没玻璃没任何保护措施就一张办公桌。
听那位姑娘的话,打个车去
一路上映入眼帘的都是土黄色搭棕榈墨绿的配色,肥肠北非。逐渐靠近清真寺,一股海滨独有的咸腥味道袭来。
我分析这是不是跟很多中国人在当地工作有关?我也被问了好几次:你是在摩洛哥工作么?对于卡萨布兰卡出现的中国人,他们第一判定并不是来旅游。
这座壮观的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伊斯兰世界的大寺中最为
12:00-15:00 &18:30-00:30
Morocco Mall还真的挺远的,不过往那个方向去的街区的确比我住的地方商业繁荣多了。那些中国满大街的品牌密集出现了:Massimo Dutti、Mango、Bershka、Pull&Bear、Zara这几个西班牙联合军团都有不少门店。星爸爸之类的国际餐饮品牌也越来越多。
进Mall要过安检的。其实这个商场可以说是上海的晶品和静安嘉里结合体,各种快时尚包括小Charles&Keith、AJIDOU、Only,American Eagle Outlets,H&M,MotherCare...当然也有上面西班牙那些个携手闯荡世界赚大钱的姐妹品牌。
所以说经济全球化让人一日不见这些熟悉的logo就不习惯的同时,是不是也带来无趣了呢?走进这些店,店里的款式、价格都跟中国上市的完全同步,从鞋包到衣服95%以上都一模一样。逛mall里的大型超市,跟任何一家沃尔玛、家乐福一样,重油又便宜大碗的经典超市款甜点占据着糕点区,连摆放次序都如出一辙。唯一让我感到不同的是,紧挨着H&M的下一家店就是Fendi...这个奢侈品区和快时尚区的亲密的分界倒是比国内不矫情多了。还有,这里一楼银行的汇率是10.68,是我在卡萨布兰卡看到的中最高的。
逛了一会儿,打车回Rick's Cafe。我在卡萨布兰卡经常碰到这种情况,要去的地方司机听不懂英文,拼客的又正好是年轻人,就充当起了临时翻译。有些司机可能不知道怎么走,我把地址贴出来:
248 Boulevard Sour Jdid | Place Du Jardin Public, Casablanca
走进Rick's Cafe,毫不夸张地说,满眼都是中国人...物价也明显是中国人把其捧成供我们自我情怀陶醉的景点之后、包含了参观费的价格。一小杯橙汁44dhs,wifi还是坏的。可以上楼参观一个精心布置的电影复原区,墙上电视循环播放着《北非谍影》。我略坐坐就打车回酒店了,算算时间也该奔赴机场。
Petit Taxi不能出卡萨布兰卡市区
16:15登机我16:14办好手续,又是一分钟没浪费。卡萨布兰卡机场不大,安检非常宽松。等我到了摩洛哥皇家航空开往阿雍的候机区,画风变成了包裹伊斯兰式长袍的美丽女人,是真的美!他们身着的颜色不会像中东那般沉闷甚至是漆黑一片的恐怖,而是偏好玫红、湖蓝、正红、正绿都极为艳丽的颜色,浓妆也是一丝不苟,却不会让人觉得风尘。好几位手上还画着几乎看不见皮肤颜色了的Henna纹身。反正我一身简装在里面很跳戏。
和一飞机的撒哈拉威人一起登上飞机。其实我挺喜欢在外国坐这种1个多小时的境内航班的,时间嗖的就过去了。在皇家航空我还第一次看到了戴眼镜的空少。(不是对视力有要求么?)
提前15分钟抵达,入境的时候非摩洛哥护照持有人从另一条通道进入,工作人员拿个大厚本子手工录入全部信息。阿雍的哈桑一世机场上除了我们这班飞机外,停的都是印着UN的联合国飞机。出门有排队的出
——1分钟以后就到了...很近的。
这条街已不叫加泰罗尼亚大街了,也不叫Nakib Avenue,现在名字是Rue Mohmed EL KAALOFI。我掏出手机,对着三毛居住的44号房门拍照,旁边一个小姑娘眼睛咕噜噜转地过来跟我伸手。从她蹦出来的几个词我就知道意思,这附近的孩子应该是每次看到有中国人来就会主动提出帮忙拍照,然后缠着你要钱。我告诉她我没钱,她也不懂英文,笑嘻嘻又跑开跟别的孩子玩儿去了。而且话说回来,孩子你那么矮,谁能让你帮忙拍照啊...
说心里话荷西当年租这个房子还挺会选地方的,离出城的路不远,离广场不远,又是马路中间不把头把尾的。我没有敲门打扰现在那间房间的主人,只是站在这扇小门前一会儿,于是《白手成家》《芳邻》《结婚记》...那一篇篇撒哈拉的故事中桩桩件件的细节便浮在眼前——
三毛甚至出品着东北菜盒子的"中国饭店"、结婚当天沙漠里新鲜的奶油蛋糕、作为结束单身的纪念他们去当地五流电影院看的《
今天想早点休息,明天计划当天往返塔法亚,所以我认了路就往回走。边走我就边想,这还真是个安居乐业的小镇。人们不说法语不说阿拉伯语而说着殖民历史遗留下来的西班牙语。没有超市但有很多小小的店铺。小镇不大5dhs跑全城的出
Day 3 10.5 Laayoune-Tafaya-Laayoune
头着到枕头上秒睡,结果4小时后就精精神神地醒过来了...此时是中国时间早上8点。洗洗漱漱再写实用贴士,又挑了家菲斯的住宿预订,也就刚好到了阿雍的早间时光。
6点半时窗外响起了阿訇,我赖了会儿床起来伺候脸,准备当日往返塔法亚(Tafaya)。这里太阳落山和升起都晚,晚上9点外面还都是孩子玩闹的声音,而早上9点都过了小镇却没什么人。但出租生意倒是红火,我上的车本来就坐了两个人,我之后又挤上去了两个。
坐在一个裹长袍抱孩子的撒哈拉威妇女和一个裹头巾跟塔利班一个打扮的撒哈拉威男人中间。咖啡上桌,居然是一大杯新鲜的热牛奶!不是奶粉的而是滚烫的鲜奶!我第一次看到点咖啡然后牛奶是主角,反而配角是雀巢速溶的,正合我意啊!有牛奶我还要咖啡干嘛!担心饿会晕车,又买了看起来是摩洛哥大厂家出品的巧克力派一块和一小包巧克力饼干。这一顿11dhs,我看旁边桌点的都是一杯薄荷茶一个大饼。
被阳光照得有些睁不开眼,突然我感到车子慢了下来,睁眼一看我了个大槽!一头巨型大骆驼在悠闲地过马路!可惜我坐在后排没法拍下来。
到塔法亚比预期快,只用了1个半小时。走下车那一刻开始,我便进入了一个完全没法交流的地带。跟任何人问路,都会先被反问一堆:你会西班牙语吗?法语呢?阿拉伯语呢?反正没英文就是了。我意识到这样不行,我必须赶紧搞懂回程的方法。赶紧走进一家有wifi的咖啡馆,开始借助翻译软件询问其他顾客回阿雍的法子。却依然讲不通,因为他们回答的我听不懂...撒哈拉威人的热心之处就在于,看到沟通遭遇瓶颈,当时咖啡馆里的所有客人集体出动,去外面到处找一个人——他就是传说中这个迷你小镇上唯一会英文的人...
这位大哥来了。果然不是本地人,而是从卡萨布兰卡来此工作的。英文虽然也只是蹦词儿程度,但重要信息终归能交代明白。他带我来到塔法亚的Grand Taxi集散地,其实也只是停了两辆车。一问暂时就我一人,还要等另外五个人。他又带着我到对面的大巴站,一问得知今天唯一一班途径阿雍的大巴已经开走了,看来我只能等一会儿了。这边公共交通的出发时间都很随意,用这位大哥的话讲,就算是大巴,也没有固定的抵达时间,所以你时常能看到当地人在车站门口的茶馆从早上一坐坐到下午,就为了等那辆不知什么时候开来的车。
确定了回程方法,我才安心地利用等待时间四处转转。让飞行员兼小说家Saint-Exupery写出了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小王子》的塔法亚真的很小,几条街就是全部。方方正正的浅色房屋上,有些人家把房门漆成了蓝色,零星几棵树也被太阳晒得没精打采。
回程差不多是下午1点多,也是日晒最厉害的时候。车里没打空调,好在十月的撒哈拉并不热,就是很通透的晒。
我惊喜地回头,一位很漂亮的女人。虽然包裹着头巾,身着却是现代服装。重点是,会英文啊!我们聊了很多,得知她叫威娜,家乡在摩洛哥东南部,如今却和丈夫安家在阿雍,但工作又在塔法亚的中学教英语。她告诉我说,这片区域的军事争议地带特殊性质才让过路人需要履行如此繁复的身份审核程序。15年前她曾来过这里,彼时的塔法亚还只是一片原生态沙漠,但如今无论是阿雍还是塔法亚,发展得程度在她看来都是奇迹般的飞跃。
回到阿雍集散地后,威娜问我直接回酒店么?我说我想去买点番茄橘子之类的蔬果,她就邀请我一同打车到她家附近,那里有市场。受过良好教育的威娜,谈吐大方,笑容爽利,和周围其他克制的撒哈拉威女人很不同。从她的口中我明白很多不解,比如在塔法亚所见的满地纸片和不时有一大把海报从飞驰的车中抛出,是因为如今撒哈拉威各个部族之间在竞争选举拉票。我瞪大眼睛问:原来是有不同部族的!我以为撒哈拉威已经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民族了!
而威娜接着说:是的,有五个部族。而且每个部族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理应获得最高权力,实际上,这真的很愚蠢不是么?我心里明白,威娜对撒哈拉威自治与摩洛哥接管之间有自己的想法。
我问她,在塔法亚那么小的地方工作,会不会有点无聊?她说:"不是有点无聊,那是相当无聊!当我在阿雍,每天早上起来,所有人都是去工作,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忙碌的生活,然而在塔法亚,所有人睁开眼睛就是喝茶,没人希望通过工作给自己赚更多钱改善生活,到处弥漫着一股懒惰的气息。这让人很沮丧。"
下车的地方叫做Colomina,有很多卖蔬果的商店。威娜带我去了她常去的一家。拿一个大脸盆,把你想要的数量放进去,可以混搭。我买了些圣女果。小橘子和番茄,10dhs。每家蔬果店里都有很多种类供应,价格也不算贵,我丝毫没感觉到我地处撒哈拉,大颗饱满的西梅、黄桃、非洲橙、青苹果、彩椒、茄子...甚至很多没见过的品种,在摊位上任人挑选,闪着新鲜的光芒。
我准备在附近逛逛,于是要和威娜分别。我问她可以合影么?她一边跟我抱歉着拒绝,一边解释了困扰我一天的另一个问题——跟陌生人照相,她的丈夫会跟她因此起矛盾。相信威娜的丈夫应该也是受过现代教育的,因此他和威娜之间才只会是相对平等的"矛盾",对于其他撒哈拉威女人,估计结局只会是三毛笔下那般被毒打一顿吧。 我想,当地人可能担心的是陌生人会把他们的照片放到网上,这种”抛头露面”的行为可能是当地文化无法接受的。
分别威娜,我在Colomina闲逛了一会儿,看到坐在这里茶馆望天的也都是男人,理发店门口只张贴男士的海报,女人是不可以进去的。
突然间我发现了有卖雪糕的!我在撒哈拉可是一直奇怪这么干燥的地方居然没有卖雪糕或者冰淇淋的。冰柜锁住了,我挑了一个看起来清爽些的,结账居然要18dhs!我想,应该是当地不产冷饮,只依赖进口。不过也收我太多钱了,我隐隐觉得被宰...
转到另一个街角想买些零食,店家很热情地跟我说着一些英语,帮我找小包装的膨化零食,努力给我解释我买的杏仁糕的做法。我心里猜,这肯定不是本地人,一问果然是
Day 4 10.6 Laayoune-Casablanca-Deroua
今早打车去Parador Hotel。虽然名为霸气的"国家旅馆",但外观却玲珑、亲民又典雅。前台是位老哥,英语不错。我走进去问可以喝杯咖啡吗?他很热情地满口答应,还带我四处转,说你一定是因为Echo来的对么?我笑着问回去,一定有很多中国人为了Echo来你们这里吧?老哥很爽朗地大笑着回答:可不是么!光是九月一个月就来了快40个中国人,我现在对Echo的故事可是了如指掌。只可惜没有《撒哈拉的故事》的译本!
老哥说,每个中国人来了都会问很多关于三毛相关的景点,也都会到餐厅点当年她和荷西吃的鱼。说着就把我带到餐厅参观,让我不用客气随便拍照随便转。我问他是否看过三毛的照片?他说当然!很漂亮的女孩子!
看起来是早餐时间刚刚结束,餐台还没收拾。餐点主要是各式小饼和橙汁。就在这座蓝色的餐厅里,三毛吃了一顿让我每看一遍《素人渔夫》都会流口水的炸明虾大餐。
我点了杯拿铁。坐到露天中庭的木桌旁,早上没什么人,天气不冷不热不晒也没有蚊虫,阿雍10月的气候真的太赞了。
接下来我想去勃多(Port)海滩看看,这并不是三毛书中那片"洗肠海滩",而是个渔港和当地人望天看海的地方,同样需要先打Petit Taxi去集散地然后拼Grand Taxi前往。不过这个集散地和去塔法亚那个不是同一个,比那个小多了。早上出门前让旅馆老板帮写了集散地的名字,就是下图中我拍的那个,直接给Petit Taxi司机看就行。然后到集散地说去beach,有人会告诉你上哪辆车的。
上车标配就是被司机师傅从法语、西语、阿拉伯语轮番问一遍会不会说,然后就开始了我跟他连比划带猜的肢体语言逛海滩之旅。虽然从不算太远的距离上看,40dhs车费不算便宜,但司机很自觉地下车陪着我在海边散了1小时步,直到我尽兴而归。
回到集散地,我才发现这里是通公交的!就是这儿。
呆到晚上6点我才退房,老板还特意给不在班的前台小哥打电话跟我告别,本来两晚要交的10dhs税金也因为老板找不开零钱相当于抹掉了。话说在摩洛哥真的经常发生找不开零钱就少收的情况。
民宿确实不太好找,司机打了好多电话才最终把我送到。Samira的弟弟来接我,越走路越黑,最后到了一个跟鬼片里那种乌鸦横飞的荒地差不多的路尽头才到,是座独立的小楼。开门我就震惊了,这也太大了!因为只有我一个客人于是我又独享了一整个大房间,我喜欢的香薰味道弥漫在房间各处,卫生间更是宽敞到惊人。看着厚实的毛毯和能睡四个人的大床,我知道今晚肯定能饱饱补个觉了。
提一句,在摩洛哥很合我意的一点是,民宿或旅馆都是提供洗手液而非香皂,我觉得卫生多了。而被褥则都是毛毯,回忆我去过的其他所有国家的住宿可都只是薄薄一层棉被,经常把我冻得半夜直哆嗦...
Day 5 10.7 Deroua-Casablanca-Marrakesh
昨晚提前跟Samira说好,早餐喝拿铁。到了约定的9点钟,敲门声准时响起,Samira捧着两个大壶进来了,打开分别是满满的热牛奶和黑咖啡!太适合做我的早餐了。暖呼呼喝完,我还到楼下的造型室让她帮我吹了个头发,技术不错,准备就顶着她的作品进沙漠了。收费50dhs,跟上海差不多。
从Deroua出发,如果直接打Petit Taxi去机场需要50dhs。我听从Samira的建议,
先打Petit Taxi到集散地,然后转Grand Taxi到机场
上车没有座位号随便坐,空位还算充足,但有些年轻人依然背着大行李站在两节车厢中间的位置...难道还有专门的站票?
这里说一句,我在摩洛哥全程没少坐火车,从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这种上座率达到八、九成的班次已经很少见,因为小地方的站本来人就不多,而大城市之间的发车又会特别频繁。后来看到其他旅行者的游记,说车上非常拥挤,过道都密密麻麻站满人的情况我倒是没有见到过...还有有人提到车厢无空调的问题,反正我在摩洛哥坐的几次车窗旁都有明确的空调标示。但10月份当地的气候很舒服并用不着空调。
买好票我在旁边的小商店买了些麦丽素、谷物棒之类的零嘴儿,进站等待。在江浙沪坐多了高铁,这种汽笛长鸣的车坐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车上很宽松,我一个人独占四人卡座和小桌。一边吃着咔哧咔哧的玉米豆一边看窗外,觉得画风一下子回到学生时代为了省钱而全程绿皮火车硬座通行的西北之旅。
20分钟到了L'Oasis,也就是我前两天飞去阿雍时前往机场时也去过的换乘站,这里是我勘测到的摩洛哥各地火车站中唯一一个有wifi的。赶紧发消息给马拉喀什的房东,预定等会儿来火车站接送的服务。他们的接送价格固定160dhs,我相信自己打车肯定比这个价格低,但我实在懒得跟马拉喀什传说中满地要钱的"热心路人"纠缠,直接door-to-door免得闹心。
消息发出去正好来了辆火车,我想都没想就上去了。
认真看车站显示本班车是开往哪里的显示屏
熬了3小时到站,下车立刻是卡萨布兰卡未曾有的沙漠气候的热浪。房东接我一路往Riad走,我们路过了Djemaa el-Fna广场,路过了麦地那,路过很多店铺,却完全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拥挤嘈杂。一问才得知,今天是当地大选最后一天,所有人都去投票了。再加上周五是祝祷日,有些商店不开门,所以今天才难得如此清净,这点倒是正中我心意。
Riad还算好找,处在不算特别深的迷宫里。刚刚进门,马拉喀什下雨了!雷阵雨!瓢泼的雷阵雨!下了1个小时!我只好渴着嗓子又在民宿干等了1个小时,因为如开头住宿部分吐槽的那样,房东悄无声息的消失了,想喝杯水都找不到人...
下过雨的马拉喀什没那么燥热了,我往广场走去,想找些小吃。然而我却发现作为一个著名景点,马拉喀什的小吃配置真是跟亚洲比差太远了!只有卖三种东西的摊位:烧烤、鲜榨果汁、椰枣杏干之类的干果,看上去都很鲜艳,摊主也都会离老远就冲你打招呼,尤其今儿晚上人实在不算多,他们招徕顾客都很卖力。话说我还看到了个人,拿个体重秤往那一放就是个摊儿了,我说兄弟你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我随便找了个看着顺眼的小哥的果汁摊,要了杯石榴和葡萄柚混合的,10dhs。全广场所有果汁摊都是橙汁4dhs,其余无论怎么搭配、选什么水果都10dhs。我个人是个极度讨厌柑橘类以外水果的人,多年来除了每天定量两个大橙子或大丑橘或西柚外,其他水果一律不碰。鲜榨果汁的话,除了橙汁西柚汁也就是偶尔点个柠檬汁或石榴汁,因为它们也是跟前者差不多的酸酸口感。结果今天这杯喝一口就三观尽碎,怎么这么甜啊!果断弃之...
买果汁的时候左右两边一边儿跑来一个孩子拽我衣服让我给他们买牛油果,我忍了5秒,用英语跟其中那个女孩子咆哮:滚!这俩明显是没料到会被一个亚洲女人骂,强撑着回了两句后一溜烟儿跑掉。这就是马拉喀什了,能预料到的招人烦。估计是
作大死的我这还不够,看到干果摊子即使知道即将迎来的味蕾折磨,还是想回味下当年在新疆吃椰枣和在土耳其吃筋道酸糯杏干的感觉,于是我让摊主给我一样抓了点儿,又加了几个黑枣。没敢要最甜的品种,结果中等甜度还是一口齁掉牙!杏干则是硬掉牙,一点儿汁水也没有!跟新疆的比真的差远了。我知道肯定就是这个结局——浅尝辄止浪费居多,所以特意绕到偏一些的店铺而不是广场最大人流量的店铺买,价格便宜三分之一。
在广场真是一分钟也不想待下去,我本来的计划也没有马拉喀什,只是为了前往沙漠团的中转。我冷漠脸穿行于各种皮条客之间,准备折返民宿,那里不远就有一家沙漠团旅行社。然而此时我发现没在迷宫中迷路的我,反而在所有摊位都长得一样的广场上迷路了。
歪打正着找路中,倒是让我偶遇了一家惊喜西点店。就算是被椰枣齁得再难受,看到Patisserie这个单词我还是走不动道。进去一看感觉还真不错,除了法式的糕点,还有奶酪披萨和奶酪可丽饼。奶酪是永远会让我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胃口都立刻臣服的,要了一块青椒帕玛森鸡肉
第二天早上7点有人会到Riad门口来接,我回去赶紧收拾收拾睡。这时已经晚上11点,看来这一晚又睡不了几个小时了。
Day 6 10.8 Marrakesh-Quarzazate-Dades Gorge
早上7点一刻旅行社的人才来。开出
中途休息站的餐吧提供早餐、零食、咖啡、鲜榨橙汁等,样数丰富。而且抬头一看洗手间门上有只霸气的猫总...
又开了2个小时,到了Dades Gorge深山老林中的酒店,很多沙漠团都住在这。下车感觉一下子从盛夏进入深秋,沙漠里的大温差显示了威力,当地很多人都穿着羽绒服、呢大衣。
Day 7 10.9 Dades Gorge-Merzouga
昨晚算扎扎实实睡了9个半小时,导致第二天一早团友们看到我都问我昨晚怎么没来吃晚饭。我这才想起来原来还有饭这码子事,回房就睡得不省人事了...时差也基本倒过来了。岁月痕迹都是一点点加上来的,想想不过几年前我倒长途时差也不过就用1天而已...
距离集合时间只剩10分钟才下楼垫巴口早饭,灌了一杯热牛奶一杯鲜榨橙汁,吞了一块烙饼,上车出发。沙漠气候早上清冽的寒凉很有我熟悉的北方的感觉,吃饱睡足的我今天精力比昨天强太多了。
在Dades Gorge高耸入云的陡峭峡谷公路穿行,这看起来仿佛永远不会有人生活甚至不会有人经过的地方,竟然每隔一小段路就冒出单蹦一个小商店,或一间餐厅,或一个旅馆,而且装潢都很精致。感觉明明已是偏僻冷清的群山深处,竟然还有这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人间痕迹。莫名想来这里体验做一段时间的店主,给过路的远方客人奉上一杯清早热热的肉桂牛奶。
上午先去一个位于Toudgha El Oulia的纺织村参观当地家庭,同样有一个巨大肺活量的原住民导游带着。所有团员坐在地毯上听当地人讲故事,当然也讲这里售卖的、用不同于中国丝绸的一种丝绸做的手工地毯。每展示一张,坐成一圈的团员便同时围上去摸,像种神奇的仪式...比较好的一点是,没有强制推销。如果想买也不必担心太沉不想一路拎着,他们可以用DHL给你邮回家。
又开了2个小时,终于来到了今天吃午饭的餐厅,很多旅行社的散客团都在这里用餐。听司机说,曾经本来在2小时前我们就已经可以吃上午饭了,但那座位于Todgha Dorge的餐厅因为一次洪水毁掉,所以才换到如今这家。这里距离梅尔祖卡已经很近,可想而知餐厅物价自然上涨。我点了一份番茄青椒沙拉,在小卖店买了些零食,总价110dhs。连一个只有5小块装的口香糖这里也卖到10dhs。昨天那份塔吉和橙汁的组合也是100dhs。在物价很低的摩洛哥,这两顿饭算是很昂贵了。
说实话,传说中沙漠团数个观察点里最壮观的梅尔祖卡并没有让我有惊艳之感,甚至没有我在西北看到的震撼视觉。所谓的大沙丘,在中国也有很多,巴丹吉林沙漠的景观远远好于今日所见,当然这也跟我们没有进入撒哈拉深处有关。不知道是因为天气或什么的缘故,日落是雾蒙蒙的,我怀抱着回味当年在敦煌欣赏"长河落日圆"场景的愿望破灭了。
传说中沙漠昼夜温差很大要到了半夜才能感受到,十月撒哈拉晚上12点钱都只是很舒服地那种凉快,穿一件长袖衣服即可。晚上的撒哈拉即使没有任何灯光,在月光照耀下也明亮异常。沙漠里的帐篷并不多,就算有,隔了一个沙丘彼此也就看不见了。于是更是仿佛只有我们十几个人在这天地间。没有蚊虫没有风沙,只有手鼓乐和星辰。
Day 8 10.10 Merzouga-Zaida-Fes
早上起床,把两件毛衣都套上,在帐篷里抹了面霜防晒什么的,6点20分队伍出发。这回终于给我换了一只强壮的骆驼,我不用自己背包了。7点半看日出,跟昨晚的日落一样,双眼并没有受到多惊为天人的礼遇。无论跟之前的其他地方所见的沙漠日出比,还是跨越个维度跟海边日出比,都差多了。我当时真的整个是那个表情包: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看日出的地方也是沙漠边儿了,我在旁边逗了半天狗,终于等欧美的相机党团友拍完,然后大家一起走到旁边旅馆吃早餐,黄油涂热香饼配杯热牛奶,这就是出沙漠后的第一顿饭了。
在餐厅这里,去菲斯的和回马拉喀什的人就会分开。乘坐250dhs一位的Grand Taxi,往菲斯开去。我们这个车里只坐了五个人,相对宽松。这条路很漫长,而且是非常颠簸的盘山道,我只能一直告诉自己,挺过这一段在摩洛哥接下来的安排就都是悠闲的度假了。据旅行社的人说,CTM每天有一班夜车大巴晚上7点出发,13个小时到达,一路睡过去,时间不会那么难熬。
4小时开了一多半路,中途在一个名为Zaida的小镇休息买零食上厕所,这里距菲斯还有200公里。看起来是游客经常途径的重要中转站,各种小铺的店主都很擅长自由在各种语言的问好间切换。这个小镇特产是一种红彤彤的小苹果,还有满大街新疆大叔范儿的烤羊排铺,连播放的曲子也颇有
停了1小时后继续出发,最终抵达时间是5点。菲斯的气温看来比撒哈拉低了些,我穿着从撒哈拉换上的两件毛衣全程没有感觉到热。傍晚的菲斯车水马龙,回到大城市的感觉真好!
让司机把我放在CTM公司所在的Gare de Fes Ville车站。菲斯前往舍夫沙万的车一天四班:8:00/11:00/16:45/23:45然而一问,明天的票已经全卖完了,最快只能买到后天的票!我赶紧询问有什么其他公司的车么?得知可以打车去5公里之外的Gare Routiere de Fes车站问问,没准有合适班次。
出租这一路,刚好欣赏了黄昏中的菲斯。这座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如今依然繁华。Gare de Fes Ville车站不远就是一大片商圈,家乐福麦当劳
车站旁边有座广场集市名为Boujloud。这里非常热闹,餐厅、菜场、商店...而且游客很少,都是当地人拎着菜篮子来买菜。这里食材供应新鲜,还有不少进口品种,卖小吃糕点的摊位看着值得尝试,但我首要任务是赶紧找个人问问车站怎么走,一回头发现了一个真的很!帅!的!帅!哥!而且重点是,他人超级好!
我本来只是想问个路,他怕这附近人太多我走不明白,就直接把我送到车站,各种问人帮我买到第二天早上7点去舍夫沙万的票。因为买票前车站门口会有一帮大叔围上来给你导引,他告诉我,咱们得给那个带我们进来的大叔5dhs做小费,没办法这是这里的习惯。我翻了半天兜发现没有小面额的钱了,结果帅哥直接就帮我给了...可惜我当时从撒哈拉刚爬出来蓬头垢面啊!否则真的想请他喝一杯啊!
于是对菲斯就这么有好感起来。柔和的日落光线照在脸上暖融融的,有种老城圣洁的光辉。巧的是,接下来找到我住的dar bab guissa Guesthouse才发现,它距离我明早出发的车站正好不远。一看房间便知它拿
这里有个小插曲是,我在找Guesthouse的门时,有位大爷主动帮我带路。我还沉浸在帅哥超迷人的眼神中,一时间忘了这是跟马拉喀什一样的旅游商业化重镇。到了门口,大爷很直白很职业范儿地跟我说:"你想给我点儿小费么?当然不给也没关系。"那感觉和语气就像电话客服人员一样,背诵得字正腔圆。
不过这次我对如此直白的要小费也没反感,觉得带路也挺好省得我自己找,给钱就给点儿呗。然而就跟刚才在车站一样,一翻只给大爷翻出1.5dhs的零钱,于是他摆摆手笑说不要了...看来小费只是当地有些百姓顺手的习惯,太少了人家也不会要的,反正也不是靠旅游吃饭的。
因为菲斯只是供我中转的,所以晚上也没有出去转。不过这样也好,就让黄昏里我对菲斯蹭蹭上涨的好感永远留在记忆中吧,别被任何夜色中的推销和拉客毁坏...
Day 9 10.11 Fes-Chechaouen
因为距车站只有5分钟车程,我早上6点15粉出门拦车。天还没亮,但菲斯路上的红色出租已经很多,选择这种正规出
几十辆大巴停在停车场,拿着票找到昨天的窗口,他会告诉你该上哪辆编号的车,上车按照座位号坐,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卖拖鞋、卖玩具、卖小刀的小贩上来挨个座位推销,表现力不亚于国内绿皮火车推销员。看来菲斯到舍夫沙万真的很多人去,这辆车也是满满当当一个空座没有,所以再次提醒大家早买票!
7点准时发车。这条路很美很美,沿途有田园风光,有山地大漠,有葱郁森林,有万丈日出。每停靠到一座小站,便也会上来一堆小贩儿,这次都是卖吃的的了——果仁糖、巧克力、还有散装的五香花生,一小把一小把卖,也就几十粒儿吧,用报纸给你包起来。果仁糖也是一颗一颗地卖,用裁得方方正正的纸片包起来递给你,很古早。
4.5小时到舍夫沙万,靠近目的地的时候你会看见无数次出现在别人摄影作品中那片布满蓝房子的山坡,心情瞬间明亮起来。下车到车站对面的酒店入住,放好行李我就打个车去麦地那转了。在舍夫沙万我没制定任何行程,就是瞎走+写东西+逛菜市场什么的。其实撒哈拉去过了,我这次旅行必须要打卡的地方也就完成了,其他的地方,都是随缘分看到什么是什么,更关注当地的烟火人间。
我这趟旅程都没怎么逛麦地那,主要就是一烦拥挤,二烦满大街人冲你喊"こんにちは"或"你好"之类。舍夫沙万的老城人倒是不多,比起亚洲游客,当地的欧美游客反而更是主流。麦地那里主要还是当地人买东西和住的地方,我去的时候刚好赶上午休结束,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孩子呼啦啦往学校跑着。
这里也就是蓝城之蓝集中体现的地方了,比起当年在土耳其
有一点很奇妙,当你在这里走路时,会以为身在重庆,动不动就几十阶的楼梯。当地阿姨走得都很吃力,走一段就得坐在台阶上喘粗气;而打车时又会觉得到了
此外,麦地那里的物价还是高的,比如我昨天在Zaida小镇买的蛋奶布丁只需1dhs,在这里同个品牌就要2dhs,我要勺子还要另外加0.5dhs!矿泉水也要5dhs,但是强烈建议大家在摩洛哥买
矿泉水一定要买最贵的、看起来干干净净那种
不过零食还是一如既往的便宜,街边有很多卖零食糖果的小车,一袋子一袋子的玉米片什么的都是1dhs1包任选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舍夫沙万小卖店的普及率我是服气的,密度比上海的便利店还高,每200米就一个不是吹。虽说在这些小店里卖的所有零食啊酸奶啊什么的都只有那几个牌子那几款,在这家买不到也不用奢望下家就能买到,高度复制的购物体验...
我在麦地那一家餐厅喝了杯油桃和橙子混合打的浓郁果汁,顺便晒晒太阳。本来只想要橙汁,结果店主强烈让我尝尝混合的,他说今天来的油桃品质特别好。本不想尝试,因为桃子肯定很甜的嘛。但店主给我倒了一小杯他刚刚榨好的,一尝居然酸甜偏酸很好喝!马上点了一大杯。对比之下味蕾立刻就能反映出之前在马拉喀什喝的那个明显就是用熟过头的烂水果打出来的了。
拎了一堆吃的回酒店,我准备好好整理下这些天存在手机里的游记。从今天开始,我准备就慢悠悠地无目的好好放松式旅行啦。
Day 10 10.12 Chechaouen
天气预报说今天舍夫沙万有雨,果然从一早开始就淅淅沥沥起来,气温也降了不少。阴冷天气里,我到楼下问老板可否买杯热巧克力奶做早饭,结果两位老板中年纪大些的那位给我奉上了一份免费的餐盘:酥皮豆沙面包、热牛奶和童年回忆高乐高。在摩洛哥,早餐店、咖啡馆一般都有"chocolate milk"的选项,做法就是牛奶冲高乐高。可惜如今在国内反而不容易买到了,我在上海都是买可可味儿的乐口福做替代解馋。
看看这天气,想来下午也不会出现昨天那般光芒万丈的景致了,不如趁雨停去地势最高的Spanish Mosque后山地区看蓝城全景,没准有意外的景致呢。打车这一路都是连续的爬坡,恍惚间我以为人在香港。车只能停到山下,想到最高的地方远眺需要一步步自己走上去。
阴天的后山没有其他游客,上山路也不是修葺好的阶梯——只有前人踏足多了形成的唯一一条石块路,倒也容易辨认。这里满地都是漆成了清新蓝白色的棺材,所以丝毫不会觉得瘆人。整片山坡只住了一户人家,房子建在斜坡上,他家的鸡在悬崖上闲庭信步。
在山上吹风、望远,呆了整整一个小时,没见到一个人。我好像琥珀一样,嵌在了这方时空。下山时没再打车,我想跟当地人一样走走这条盘山道。一路行人稀疏,路过建筑工人筑墙,路过孩子玩耍,一切都那么安安静静很恬静。
舍夫沙万是有多小呢?没有任何指引我也没问路,就是凭感觉想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居然就不知不觉走回了麦地那...这条路线分享出来:从后山坡下来后往左边、也就是地势低的坡向走,直到看到右手边有两家相距不远的小店,沿着那里的台阶下去,会路过一家幼儿园,然后就到了条大马路。右转改一路上坡,顺着它拐而拐,人会越来越多,那就是麦地那了。
途中又遇到了昨天那所学校,又赶上他们中午放学,一大帮孩子挤在校门口的零食摊上买1dhs一份的零食,就跟我们小时候一样。看到我,男孩子依然很讨厌地说日语做鬼脸,而女孩子们则在我没注意看马路的时候贴心拉了我一把,帮我躲开了一辆车。
是中午了,麦地那门口多了些小吃摊,有筋饼、煮蛤蜊、切块水果和大油锅现炸的薯片。我往里走到那个很多餐厅的广场,挑了一个不拉客、风格又很舒服的露天餐厅,叫了一份鲜榨橙汁和Salad Gringe——就是为了尝尝我在当地菜市场看到、却每次都因为皮实在太厚没敢买的黄瓜。
雨不停,气温好像又低了,我打车回酒店大堂里码字。老板看我穿的单薄,又送了我一壶热的薄荷甜茶。我安心地把下一站住宿预订好,整理了很多碎片的感受,回房冲热水澡吃妙脆角。这样舒舒服服没人打扰的感觉真的好轻松。
Day 11 10.13 Chechaouen-Tanger-Assilah
退房时我去拿收据,老板还送了我一个舍夫沙万的蓝色摆件。这时是9点40分,我到车站里那家小早餐店买杯热牛奶拿点糕点。2个人就转不开身的迷你小店里,店主兼收银员兼大厨忙得不可开交,炉子上坐着好多个壶,满足各种客人要的不同饮料。居然还提供堂吃套餐:煎蛋、橄榄油、芝麻大饼、火腿、橄榄和奶酪的组合,非常地中海。我加了块花生酱巧克力酥皮布丁和一个巧克力甜甜圈上车慢慢吃,能在摩洛哥吃到如此美味的酥皮布丁很惊喜。
开往丹吉尔正常需要2.5小时,但一路雨越下越大,车也不敢开快。接近丹吉尔时天气又大晴变得很热,山区气候就是如此多变。1小时45分的时候到
丹吉尔是个挺大的城市,这里的汽车站也有很多大巴公司,拼了命拉客,各种人肉广播复读机一般喊着各种目的地的名称。我看了一圈,决定还是去CTM问问,结果没想到那位工作人员虽然为CTM打工,但同时还做皮条客赚中介钱。当然这是整个车站的风气啦,皮条客必然是很熟悉场子状况的老油条嘛。
他把我拉到他认识的大巴车让我搭乘,又各种推销旅馆和城际出
总之世界大同,这里的套路跟中国众多混乱到你脑瓜仁儿疼的大巴站并无二异,该砍价砍价,该留心眼儿留心眼儿,该看好包看好包。反正人家就是为了跑车赚钱,你就是为了到你要去的地方,都是正经买卖。
汽车站里吃的喝的卖东西的什么都有,当然神奇的事情也很多,比如我点了一杯橙汁交的也是橙汁的钱上来一杯混合了香蕉草莓苹果牛油果的更贵的果昔。车站厕所门口坐了一个老头,专门收外地人钱,你这种套路我见多了,我一边看着他伸手管我要钱一边直接飘过...他呆了。
不得不说上的这辆Moumtaz Rif公司的车也真是破到家了,而且还会有奇怪的小流氓在车上毫无道理地要小费,问题是哥们儿你想白要小费好歹也学两句英语行不行,要不然谁知道你想干嘛啊。
另一个观察是,我觉得在中国我已经是最怕冷那批人了,结果没想到整个丹吉尔的人都比我更怕。连我到了这里都热得赶紧外套脱掉,当地人却个个羽绒服厚毛衣加身。
之前听说这条路只需45分钟,后来发现这指的是火车时间,大巴因为中途经常停下来上客全程要70分钟左右。沿途多半都是贴着大西洋边儿行驶。海滩并没有游人,纯净得一塌糊涂,偶尔会蹦出几座度假庭院。倒是有些牛羊在海边的草地上吃草。虽有车窗玻璃,但海风还是能吹进来,也清清爽爽地吹走了赶路一整天的疲惫。
找MIA Hostle的过程花了些时间。我发现很多人"渴望"帮你带路,甚至明明告诉我怎么走就可以还是非要帮带路。开始我以为是民风纯良,中途我反应过来这是当地人互帮互助管外地人要小费的法子,于是我就都果断拒绝了。何况原为西班牙殖民地的艾西拉多数人英语并不灵光,根本帮不上忙。
我走到一家银行,寄希望于这里的工作人员会英文。谢天谢地,进门看到的第一位小哥居然在丹吉尔的American Centre学习过,英语相当流利,而且还很巧地认识MIA的员工。他帮我叫了一辆出
Well,fine.
当然在艾西拉我需要忍受的搭讪才刚刚开始。跟前阵子去古巴时一样,满大街都是恨不得冲你行贴面礼的男人,无论老少。任何一个沾染了西班牙文化的国度都会沾染到这样的氛围咯?最讨厌的是当地的熊孩子!我很不幸地又在闲逛的时候碰到他们放学,那些初中生模样的男孩子一个劲儿围着我转,要么就一路跟着我,仿佛在看外星人。最过分的是,他们居然会往我身上砸果子引我注意,娘尼玛蛋,这我能忍?!立马一大串英文骂回去!管你听不听得懂,我也要解气。
说回住宿,因为主体业务是青旅,所以这里有两个外国义工,分别来自西班牙和新西兰,终于能流畅无障碍地用英文交流了,我感激涕零。典雅双人间布置得真的很漂亮,很有家的感觉。这个季节来艾西拉的人不多,所以楼下的公共区域也都很整洁温馨。
小吃摊也不少:现摊煎饼车、还有用保鲜盒装的各种"点心倒骑驴车",你要哪个就用一张草纸给你包起来。我看有个小摊前人最多,那是一个类似做甑糕时会用到的大平底锅,谁买就铲下来一块。花2dhs买份尝尝,摊主撒了些盐递给我,这我才知道是什么——上层是嫩嫩的烤鸡蛋羹,下层是湿润的玉米饼儿,还挺有创意的。又跑到旁边配杯15dhs用10个橘子打出来的橙汁。回头一看,鸡蛋玉米饼一整锅已经卖完了,生意果然不错。
惊喜的是我发现了一间甜品铺,外观很像北京中关村茶点那种老式国营商店,服务员也穿白大褂,玻璃柜台里摆着不花哨刚出炉的各种现烤糕点和切片蛋糕。重点是没有苍蝇!我要了一块鸡肉酥皮三角,一块黄油千层酥,一块我一直很怀念的在古巴吃到的软糖糕,还有一块很大的炼乳布丁拿破仑切片。而这些加在一起才10dhs。不得不说,摩洛哥的布丁做的还真的挺好吃的,镜面焦糖工艺也不错。
对了,提到炼乳拿破仑,后来我走了更多城市发现,这是在摩洛哥任何一个甜点铺都能找到的一种甜品,哪怕那家只有不几样选择,但肯定就有这个!而且都如工厂生产出来一般长成一样...而实际上明明是各家手工制作的。看来,这种不同于我们平时吃到的奶油拿破仑的特色炼乳拿破仑在这个国家是有公认配方的...
就这样我买了一堆吃的打车回酒店了,虽然Hostel那个女孩一直跟我说你可以走过去,但我在国内已经被地铁和百度地图惯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路痴,所以在艾西拉我一直都是打车,反正去哪里都是10dhs。
Day 12 10.14 Assilah-Tanger-Assilah
早起到楼下餐厅吃早饭,西班牙姑娘准备好了磅蛋糕和一筐饼,是她特意起大早跑麦地那买饼摊婆婆当天新鲜烙出锅的。我取了一块饼抹上黄油,放到微波炉
如果想坐汽车去丹吉尔,我了解到的办法是要站到唯一一条主路路边等,没什么标识,一般来说可以在你发现有人聚集、貌似在等什么的地方问问;也可以到昨天麦地那小广场附近的Grand Taxi集散地那里拼满六人发车的出租,20dhs到丹吉尔。这里也有拼去舍夫沙万等地的出租。
因为坐火车更宽敞舒服而且据说这条铁路沿线很美,我还是决定选择火车。艾西拉的小火车站迷你得像蓝白色的积木玩具,但却依然配备一个吃喝种类丰富的小小咖啡馆。车站满地都是流浪猫,真的是满地都是,大的小的,四世同堂,随意进出。每两小时一班到丹吉尔的车,我买了11:36的票,16dhs。
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我倒觉得窗外景色没有达到想象中的迷人程度。45分钟后会先到Tanger Moraro站,不要下,等再过15分钟到Tanger Ville站再下。
Tanger Ville站看来是市政工程建设重点项目,非常整洁,秩序很好,洗手间也干净。往来班次很多但却丝毫没有国内那般恐怖的人流,售票窗口众多但买票不用排队。这里还有红马甲志愿者,可以英语交流。
下午两点整到站,万幸丹吉尔不仅没下雨,还是非常棒的艳阳天,不冷不热,阳光很舒服。丹吉尔火车站附近也是很繁华的新城,出站迎面就是希尔顿,周边的几条街高档餐厅林立。我听从前台那位生活在丹吉尔的西班牙义工的建议,决定先打车到Iberia这个地方,再换乘出
我坐在了玻璃房座位,这里可以惬意地晒太阳。要了杯鲜榨胡萝卜汁做午饭。看着外面人来车往,我明显感受得到丹吉尔发达程度确实高很多。毕竟自打历史上开始,丹吉尔就是商贾云集的国际区啊。富庶的同时,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发展。刺激了马可波罗探寻东方欲望的旅行家、我心中大神般的存在伊本·白图泰生于斯也在此永远安眠。
回想我在卡萨布兰卡这头打车到那头,那里商业集中的地带该路过的也都路过了,该体验的也都体验了,可依然觉得从美食、市景、享乐配置等各方面看丹吉尔都更占上风!而且我发现这里的人好爱冰淇淋,门口立着个大甜筒雕塑的Gelato、Ice cream店经常遇到,甚至还有我们熟悉的Frozen Yogurt专门店呢。
结账时服务生居然不是去收银机,而是直接从兜里掏出一大摞子零钱当面找给你...这么搞他们日结时工作量估计也挺大的吧。
吃完出门打车。我先问了土黄色大出租,要价200dhs往返,我摆手,司机又说150dhs。我把这个价格记下了,继续往前走拦了一辆蓝色出租,发现也是不打表的,要价70dhs单程。我本来的计划也是不想让司机在那里等着我,这样就可以自由地在Cape Spartel海角多呆一会儿了,于是成交。
走在开往海角的路上我一直在心里感叹:所谓北非花园哪里是什么卡萨布兰卡,明明就是丹吉尔啊!茂密的棕榈大道两旁都是花园林立的富人俱乐部,空气清新极了,又赶上这样好的天气。
到地方后,我看着司机开走,然后,如破釜沉舟般地给了自己充分享受海角时光的自由——因为来这里的都是当地私家车,加之淡季,旅游团都很少,出
我的身边没有游客,只有陆陆续续几个当地的家庭或情侣开车来静静看海。海角边有几个小摊摆着旅游纪念品,特别敢要价(但还是比机场便宜),不过倒的确颇好看。海角这块地方比我想象的小太多,却也美太多了。对着这片景致的,是一家名为Bienvenue的餐厅,一看就是本地人浪漫首选。如果有时间在这里吃顿饭倒真的是不错的选择。海角旁边还有一个尺寸迷你货品却应有尽有的小卖店。
游客们兴奋地拍着照,导游跟司机在旁边闲聊。我走上去,询问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离开这里呢?这位老兄问了我如何达到这里的经过后,用着西班牙口音的英语"责问"我:你怎么可以让你的司机弃你而去呢?只有私家车会来这里,你等1个小时可能都不会有出
果然,他接着说,作为人家包的私家团,正常这种搭车他不会同意的,给钱也不行。但愿意为我开绿灯,因为我也是游客,摩洛哥欢迎我也愿意帮助我。他坚决不收我的钱,跟雇主解释了我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又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我。把我放到了个方便打车的地方他们才离开——一个人旅行的好处就是这样,比较便于"携带"啊。
打车回去的时候注意,不要只说到Tanger Ville,那样你很有可能跟我一样被错误送到市中心的Centre Ville了。要说全名Gare de Tanger Ville。我费了好大劲,连学火车汽笛声、表演火车轮子转的招儿都使出来了,才让司机明白我要去火车站。这趟花了100dhs,所以从艾西拉往返海角算上火车票共用212dhs。比起从艾西拉包车往返的300dhs、以及从舍夫沙万包车往返的800dhs比不仅便宜,更重要是多体验了很多东西。
我17:05到的火车站,售票处四个窗口都没人买票,轻松get 17:25回艾西拉的票,也是16dhs。此刻检票进站时间也开放了,丹吉尔是这趟列车的始发站,明天去拉巴特、后天从拉巴特到卡萨布兰卡都是跑这一条线。被黄昏光芒倾泻而下的火车站美到心醉。
车开动起来,我才明白之前听说这条铁路线景观特好是真的!来的时候是阴天没显现出来!答应我一定要选这个时间段,铁路仿佛是在海面上跑的,傍晚夕阳照在澄澈大海上的景色一辈子不会忘!可惜短短40分钟就到了——没错,回程比去程要快20分钟——还没欣赏够,我就回到了安详的艾西拉小站。走出车站,居然刚好碰到辆送客来的出
打车准备去麦地那买些大番茄回去吃。这时是下午6点半左右,我来到昨天那条路,却没有看到昨晚摆在路两侧的菜筐和叫卖小贩。这我才反应过来,还要更晚一些,本来在市场里的菜贩才会把当日没卖完的菜抬出来打折出售,所以也难怪我昨晚还疑惑为啥没看到什么新鲜的菜了。
在艾西拉的最后一晚,不远处正好有场live show。我在床上一边听着这免费的非洲舞乐,一边整理今日所见,当然,还有一边大嚼薯片啦。明天,前往最后一站拉巴特。
另外补充一句,艾西拉还有一个叫
Paradise Beach
Day 13 10.15 Assilah-Rabat
计划坐12:06的去拉巴特的车,二等座88dhs,车程3小时10分。买完票坐在火车站咖啡馆的露天座儿上,跟横七竖八躺了一地的几十只流浪猫流浪狗并排晒太阳。本以为艾西拉靠近丹吉尔始发站,从这里前往拉巴特方向的火车不会像昨天反方向开来的车那样延误成那个鬼样子,结果还是晚了15分钟到。
空荡荡的火车,每个乘客都能占到一整排座位。因为没有英语报站,所以一定记得比照着我前面贴出来的时刻表,在每次停车的时候看看外面的站牌,准确了解你所在哪个站,以免坐过。摩洛哥的火车在一些城市会有两次停车,比如拉巴特和丹吉尔。一次是市区主站,一般以Ville结尾;另一次是几分钟之后会停在一个郊区的小站。
晚点20分钟、也就是15:35分到站。拉巴特的车站内装修现代化很多,不过依然小得不敢让人相信这就是首都的火车站了。火车站附近没有一丝嘈杂纷乱,宁静如一片普通住宅区。往外走出几百米餐厅倒是众多,各国风味料理还有果昔专门店、麦当劳什么的快餐都有。
最后一分钟预定的民宿位于老板穆罕默德拥有的一所小楼里。楼上是房间,楼下开着一家老酸奶店,兼卖甜点、现煎油饼和鲜榨果汁。每天营业时间从早7到晚11。穆罕默德直接从冰箱里取出一罐老酸奶让我尝尝,还帮我在顶部淋上厚厚的巧克力酱。口感很美妙!印象中的老酸奶都是滑滑的加增稠剂的感觉,这里的既不特别酸也不甜也不水嫩,而是带有颗粒感的绵实,没有巧克力的部分特别清香,混着巧克力吃更是绝配,有种吃麦当劳巧克力圣代的感觉。一扫而光。
拉巴特有轻轨,而民宿就在Hopital Moulay Youssef这一站旁,乘轻轨可以直接到麦地那。刚从火车上下来不想再坐着了,于是我沿着轨道准备一路走到麦地那,而我最期待的乌达亚堡(Oudayas)日落也在那里不远。
这是一条直路。拉巴特明显比丹吉尔暖和,只穿一件毛衣在傍晚刚刚好。越靠近麦地那,餐厅、咖啡馆、精品面包房什么的也就越多。路遇两个小孩子在路边捡到两只猫崽儿,他们就抱着猫走了很久,直到把它们送到一个流浪猫聚集的地方。
大概走了20分钟,轻轨是三站还是四站我忘了,就到了极为热闹的麦地那。因为正值日落大好时机,我决定打个车先去不远处的Oudayas。虽然地处这个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交警也忙得够呛,但找到一辆空的出
从麦地那到Oudayas实际拐个弯儿就到,打车只需8dhs。我的目的不在于乌达亚堡里的博物馆、精美花园和柏柏尔民居街道,也不在堡外《碟中谍》摩托飞车桥段取景的石阶,而在于堡后那片濒大西洋的海滩。这里是布雷格雷格河的入海口,对岸曾是小时候在书中读过的由海盗建立的瑟雷共和国Republic of Sale。
海滨有排平房,那曾是葡萄牙的军事监狱,如今则早已改造为出品摩洛哥风味菜的咖啡简餐馆。心满意足地在这里吹海风直到天渐黑,无比庆幸我的时间赶得如此刚好,没有错过在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来到乌达亚堡。
来时记住了路,回麦地那就用双脚溜达回去。我对马拉喀什那种极度商业化、拉客成风、到处卖着义乌货的的麦地那深恶痛绝,一秒钟不想停留。但拉巴特的麦地那,尤其是让我幸运赶上了周末时分的麦地那,确只是当地最繁华热闹的市井乐园——
走浓妆艳抹路线的摄影工作室、粉红天蓝风格的欧根纱家饰店、只有八台液晶电脑的烟雾缭绕的网吧,里面坐着十几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子。我先到了麦地那一条主攻服装鞋帽的街上,两侧店面出售的多为定价较高的华贵传统服饰,连孕妇版本的都有。而更多的货则在摆了满地都没什么空位置过人的地摊上。跟中国任何一个夜市里那种卖服装鞋帽的地摊一样,几百双鞋啦、各种团得皱皱巴巴的衣服啦,散放在大布上叫卖,价格很便宜却依然买价还价声不断。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好吃的,和很多很多的女人!没错!终于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可以和男人非常自然地做相同事情的地方!女收银员、女摊主、女服务生...还有一桌子一桌子坐在餐厅里吃饭的女人!各种年龄段的都有!我甚至从一个蒙面黑袍女子那里花10dhs买了一杯鲜榨石榴汁——当然,大多数女人还是穿得很开放的,背心短袖什么的都有,这位虽然穿着保守,但独自一人看店、与顾客接触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我在摩洛哥那些小城市不曾见过的了。
穿插在服装店中的有很多小餐厅,生意红火卖着各种看着就有食欲的美食:法拉费、汉堡、帕尼尼、烤鸡、还有柜台中作为配菜的五颜六色新鲜蔬菜料理,家家都满座。有些更是以排档形式露天搭出座位,我看到不少独自来觅食的女食客享用着面前刚出锅的本土烹饪。
自然也不会少了卖吃的的小摊。出售一盒盒精品柿子的进口果摊、我第一次见的连枝儿卖的椰枣、鲜榨甘蔗汁手推车…于是以龟速前行也就不奇怪了。特别是到了跟中央菜市场交界的地带,更是完全走不动!真的是一!步!都!走!不!动!不夸张!当然,也是因为路中间不时出现的祷告区及其放鞋区让本就不宽的路空间更少了。
中央大市场开始,就是麦地那的另一个区域。首先有一座室内的
前者顾客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买走,啤的洋的都有,店里一堆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而最火爆的糕点铺更是一家独占一整面街的黄金地段,顾客里三层外三层冲柜台喊着要什么,然后一块块并不精致的老式糕点就经由人们的头顶传出来,那场景像极了《Eat.Pray.Love》中Liz在意大利咖啡馆的经历。人们甜品拿到手,能靠到柜台的就把甜品放在柜台边儿站着吃,靠不到的就捧着碟子站在马路上吃。虽然是不够健康的鲜艳植物奶油,但却饱含人们周六晚的快乐心情。麦地那里的甜点店一般还有鲜榨果汁和冰淇淋果泥卖,可以搭配买来吃。
我又买了很多大番茄做晚饭和第二天早饭(我真的很爱番茄的)!称了1公斤共6dhs,比小城市会贵一些。这里还有专门卖购物袋的小贩,因为在这里的确容易不经意就买很多啊。
再往前走是电子产品区,卖手机的铺子最多,OPPO和三星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品牌。除了门店,也有很多貌似不是北非人的非洲摊主在地上铺一块布、上面摆几只二手手机,等待着买主。
继续走就出了麦地那,来到一片特别热闹的广场。晚上的这里真的是当地人的乐园,也可以找到我们很多童年回忆:蹦爆米花的炉子、转棉花糖的锅、彩票桌、小孩子喊着要玩儿的摇摇木马和碰碰车、一个老爷爷一个茶壶就支起来的茶摊...还有一辆不印红十字而印绿色星月的献血车。没有游客的影子,只有结束了一周工作的当地人的放松时光。这边儿人们吃着聊着坐在水池边看夜景,那边儿不远处的清真堂门口,老爷爷正脱鞋准备进去加入唱圣歌的人群。动与静没有分界,又如此和谐。
散着步往民宿走,途经一家家乐福社区店,进去买些零食和水。在这里终于看到了刚到摩洛哥的时候买到、之后却再没见过的特别好吃的玉米豆及奶酪妙脆角品牌,果断入手好几包。摩洛哥超市没有塑料袋,只有布质购物袋出售,小号的2.75dhs。我还勘测了一下生鲜区,牛油果16dhs/斤、澳芒28dhs/斤。这两种是比较便宜的,其他的蔬果基本跟国内差不多。
今天应该是有球赛?路两边的每家餐厅里都坐满了看球的人。晚上8点的拉巴特路上人还是很多,我越走越欢快,摩洛哥之旅的最后一站,真的是惊喜连连呀。
Day 14 10.16 Rabat-Casablanca
一觉睡到10点,洗澡收拾行李吃足量的蔬菜,忙活着一晃儿就到了下午1点。下楼一看,酸奶屋居然大门紧锁。给穆罕默德打了个电话,10分钟以后他叫我下楼,说直接开车送我去火车站。
看了穆罕默德上网帮我查的时间才明白,除了我上面贴出的时间外,拉巴特与卡萨布兰卡之间的班次还有很多,频次差不多每20分钟就一辆。直接买到机场80dhs,选在casa port或casa voyageurs中转的班次都可以,因为不存在哪个离机场更近的问题,这三者的位置类似三角形。
穆罕默德把我送到Rabat Agdal站,陪我买完票后继续进站陪我等车。闲聊中我才知道他也很爱旅行,我们有不少在摩洛哥各城市拍摄角度相同的照片!他听了我整个的环游路线,也惊呼:你走了我们国家这么多地方,摩洛哥政府该给你颁发国籍了!
问了得知,今天酸奶店不开门是因为周日店休。我说如果是中国人极少有店主会选择在周日闭店,因为正是赚钱的好时机呢!他说店员每天工作16个小时,又是一周六上工天已经很累了,周末应该给人家轻松一下嘛。
然后我又开始吐槽摩洛哥火车晚点的频繁,毕竟我在丹吉尔和艾西拉被延误的遭遇实在太印象深刻。穆罕默德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此前在小一些的城市确实会有不准点情况,不过铁路局一直在努力改善了。尤其是如今卡萨布兰卡往返拉巴特这条线绝对不会晚点,因为两地间通勤的人太多,总晚点可要命了。"正说着,13:35分,我那班火车一分不差地出现了!于是穆罕默德又得意了起来:"看,我说的没错吧。"
告别这位好客的老板,我登上了2小时后会抵达卡萨布兰卡机场的火车。在摩洛哥坐的火车车体就没有哪两次是一样的,这趟车况最新,是双层车,要先上楼梯才能进车厢。实际上在车上呆的时间没有2小时那么长,因为1小时后就到了终点Casa Port站,然后下车等15-20分钟,换乘去机场那辆车会开来。我到的时候正好有一帮空姐也在那里等车。
卡萨布兰卡的小机场没什么可逛的。又因为我的航班是半夜起飞,我到的太早没法check in所以也没法去免税店转,咖啡店什么的晚上9点半也早早结机了。而等到半夜我终于进了登机区的时候,别说免税店,连零食店都关了。还好一直有wifi,等待的8个小时倒也过得很快。
Day 15 10.17 Casablanca-Frankfurt
17日02:15准点起飞。汉莎的早饭依然很一般。要的炒蛋配烤番茄杏鲍菇与烤土豆,但最好吃的其实是那罐酸奶!里面肯定添加了不少淡奶油,因为真的很像在吃清甜版的动物奶油蛋糕啊!
不过对我来说这段时间居然没够用!因为有wifi可以写稿,还有免税店可逛嘛。掏出电脑把文字图片整理妥当,很多手机编辑起来不方便的界面我在法兰克福机场都搞掂了,深知在这里争分夺秒就是给自己省下更多时间回国当天汗蒸零食做美容...在免税店给朋友们买了些礼物,给自己买了汇率划算的化妆品,特别是偶遇了前一天晚上关注的某博主po的托斯卡纳杏仁硬饼canttccini,果断入手。可惜没有vinsanto 来配。
紧锣密鼓地整理这篇文字,没吃没喝没上厕所没动地方一直在传图校稿,一眨眼7小时就过去了。看表已经快到登机口开放时间,然而才只细细核对了1/3,我这篇撒哈拉游记也确实是太长了些...在登机口不远的机场鲜食店买了个上次匆匆路过时就长草的蔬菜巨多的大三明治,因为担心机餐蔬菜量不够。等待登机的时间里就只把各种叶子挑出来吃,全当买了份沙拉——来自一个一天不吃多多蔬菜就会死星人。
到了登机口,大约三、四百个德国人已在排队,倒是没几个亚洲面孔。我站在其中觉得要被平均比我高出半米海拔的周围人群淹没了。因为从北京飞来的前序航班晚点,我们这班也晚了1小时、直到18:20才起飞。因为抵达后第二天就要上班,所以我在飞机上继续严格根据北京时间控制了作息时间,顺利完成了倒时差任务。闭目养神中听到机舱广播说:三星NOTE7手机已经被汉莎全部班次列入全程必须关闭的手机机型...
Day 16 10.18 Frankfurt-Shanghai
汉莎的A380上是提供wifi的,收费不贵。65CNY/1h,100CNY/4hrs,要是买全程只需125CNY了。我是一点儿不需要了,因为这次的10个半小时的航班真的是过的太快了...除了睡觉吃饭我就是在兢兢业业地审查图文,下飞机居然还有20页没看完!上班时10个半小时怎么就过的那么慢啊!
好吧,当然不能少了汉莎餐饮吐槽环节。回程这两顿轻松拿下了此次全部旅途机餐中的难吃No.1,尤其是主食,每份都能咸死卖盐的!下图是第一顿晚餐。蔫巴巴的色拉菜丝我实在下不去口,暗自庆幸刚才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三明治里的蔬菜。而那盒如同沙漠里长出来的脱水掉色氧化水果块,我看左右两边的乘客也是没有一位动...最好吃的毫无悬念肯定是奇巧的Chunky了,冰冻过的巧克力什么的必须美味。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汉莎负责文案的员工水平还是不错的——下图是第二天早上的早餐,右上角那盒黄黄的色拉看到了么?那可不是土豆块,而是菜单上华丽丽闪着法餐光辉的"香梨沙拉佐开心果碎粒"——我本身是个特别讨厌水果的人,再加上那罐头研制的"香梨",真的是看都不想看一眼。配了车达奶酪的Scramble Egg也是同样的问题,咸啊...回想一下,这次在汉莎上下肚最多的就是Baileys了,三四杯总是有的了。平时在家的时候就断不了这甜酒...
北京时间18号早上10点半飞机着陆。一出飞机就感到一股闷热,刚从只有10度的法兰克福飞来的德国人开始集体在排队等待入境时脱大衣。至于我,直接奔赴市区去汗蒸
完
最后编辑于 2017-01-06 10:50
回复
6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0-22 21:38
打字不容易啊。支持一下
回复
4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0-28 13:09
照片美 人美~~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0-28 15:13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照片美 人美~~
谢谢你~。
回复
3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2 09:53
收藏了,谢谢撸主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2 10:10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收藏了,谢谢撸主
感谢支持~。
回复
1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2 14:35
楼主很厉害的样纸,一个人游玩
回复
4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2 18:54
感谢LZ分享,写的很详细,照片也拍的很棒,请教是用什么器材拍的?后期处理是哪个软件?谢谢~
回复
12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2 21:59
嗲!
回复
版主
发表于 2016-11-03 10:32
啊!终于看见去
楼主遇到的路人照相水平都不错啊哈哈哈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3 10:44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楼主很厉害的样纸,一个人游玩摩洛哥。 看了很多游记,都是说摩洛哥各个城市都有很多骗子小偷,还有故意套近乎的带路 然后要钱的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因为我在各地旅行都非常不喜欢往商业化浓重的地方跑,所以这回在
可能你提到的情况在热门城市的确存在,我没深入游览不太有发言权。我停留的大部分城市游客都不太多,当地人都安居乐业的,对外国人挺友好的,也不会坑骗外国人。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3 10:46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感谢LZ分享,写的很详细,照片也拍的很棒,请教是用什么器材拍的?后期处理是哪个软件?谢谢~
谢谢支持!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3 10:47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嗲!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3 10:53
回复
展开引用
收起引用
啊!终于看见去西撒哈拉的帖子了楼主遇到的路人照相水平都不错啊哈哈哈
欢迎版主大大!
哈哈,可不是。论坛里就几位前辈大神的
回复
8袋长老
发表于 2016-11-03 11:34
楼主好赞
回复
相关阅读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
1
3
当地热卖
当地玩乐
机票酒店
签证
我始终独自旅行 | 之4.3万字西撒哈拉-摩洛哥15天大环线背包笔记
穷游兴趣小组
线上线下
欧洲
亚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后院
2004-2017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935号 京ICP证140673号